6
(6)指一九二○年七月北洋军阀直皖两系之间的战争。直系军阀以曹锟、吴佩孚等为首;皖系军阀以段祺瑞、徐树铮等为首。战事于七月中旬开始,不数日皖军溃败;北洋政府于七月底免去段祺瑞一切职务,并通缉徐树铮、曾毓隽、朱、李思浩等十人。除李思浩外,其他九人都逃
日本公使馆。下文所说的广告,不见于《北京日报》;
(2)此段引自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七十一期(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七日)发表的《闲话》。他在文中先举《呐喊》作为中国新文学运动最初十年间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接着就攻击鲁迅的杂文。
(5)“火炎昆冈,玉石俱焚”语见《尚书·胤征》,好坏同归于尽的意思。
那广告是有署名的,在此也无须提。但是,较之现在专躲在暗中的
言家,却又不免令人有“今不如古”之
了。
究系何报,未详。
我想,百年前比现在好,千年前比百年前好,万年前比千年前好…特别在中国或者是确凿的。
(4)卫的新闻记者,圆稳的大学校长指成舍我、蒋梦麟等人。据一九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上海《时事新报》和同年五月一日广州《向导》周报第一五一期报
,自标榜“扑灭赤化”的奉军及直鲁联军
占北京,并采取枪毙《京报》社长邵飘萍等严厉镇压手段后,北京报界和学界一片恐慌,《世界晚报》成舍我、《中
晚报》宋发祥和“素号稳健的北大代理校长蒋梦麟”等均先后逃匿。
这可仿佛是“今不如古”的反证了。但是,世事都有例外,对于上一节所说的事,这也算作一个例外罢。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五月十七日《语丝》周刊第七十九期。
铮等九人避日本公使馆。(6)这时还
缀着一
小玩意,是有一些正人君
——不是现在的一些正人君
——去游说直派武人,请他杀戮改革论者了。终于没有结果;便是这事也早从人们的记忆上消去。但试去翻那年八月的《北京日报》,还可以看见一个大广告,里面是什么大英雄得胜之后,必须廓清邪说,诛戮异端等类古
古香的名言。
在报章的角落里常看见对青年们的谆谆的教诫:敬惜字纸咧;留心国学咧;伊卜生(7)这样,罗曼罗兰那样咧。时候和文字是两样了,但义却使我觉得很耳熟:正如我年幼时所听过的耆宿的教诫一般。
(3)见万提斯著《堂·吉诃德》第五、六章。关于说
万提斯“像叫化
”的话,参看本卷第239页注(39)。
五月六日。
(7)伊卜生(H.Ibsen,1828—1906)通译易卜生,挪威剧作家。主要作品有《玩偶之家》、《国民公敌》等。“五四”时期它们曾被介绍到中国来,在当时反对封建主义和妇女解放的斗争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作品中的个人主义思想和反群众的情绪,也曾被胡适等利用来行反动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