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不要生病,不要病假!”红榜。黑榜。指标牌:交工尚余天数;昨日完成数,今日完成数。光荣簿。每一间工棚墙上贴着奖状、《改造之窗》、进度表、图表。(多少二流子整天张罗和炮制这些东西!)每一个犯人都应当了解生产计划!每一个犯人都应当了解全国的政治生活!因此每天早晨站队时(当然是利用上工以前的时间)都要开一次“五分钟生产会”下工回营后(当两腿都站不直的时候)举行一次“五分钟政治会”午饭时间不许钻到旮旯里去,不许睡觉——要参加政治学习!如果狱外正在学习斯大林同志的“六大条件”那么每一个劳改犯就必须把它背下来!如果外面在学习人民委员会关于解雇旷工者的决议,在里头就要进行一番讲解工作:每一个今天拒绝出工的或者是装病的人,在他获释出去以后,必将遭到苏联广大群众的蔑视。这里的规矩是;要想获得突击手的称号,光是生产成绩好还不够!此外还必须:(甲)读报;(乙)热爱自己的运河;(丙)会说出它的意义。
于是出现奇迹!噢,奇迹!噢,变容与升天!“突击手不再感到纪律和劳动是外界强加给他们的东西”(这一点连牲口也懂。)“它们变成了一种内在的需要”!(没错,真的,要知道,自由其实也不是自由,而是被公众接受了的铁窗生涯!)新的社会主义的奖励形式!颁发突击手徽章。你猜怎么着?你猜怎么着?“劳动能手们把突击手徽章看得比口粮还珍贵”!是的,比口粮还珍贵!并且整班整组地“白愿挨前两小时出工”(啊,简直胡闹!押解队怎么办?)“工作日结束后他们留下来继续劳动”!
啊,火苗!啊,火柴棍!他们以为你们能燃烧几十年。
这就是我们在谈白波运河工程时介绍过的技术;在上坡的地方有一个“钩子工”给手推车挂上钩——可是怎么把它推上去?伊万-涅姆采夫忽然决心一个人干五个人的活!说到做到:在一班时间内他一共挖运了…五十五方土!(我们算算看:这等于一小时五万,十二分钟一方——哪怕是最松的土壤,你们试试看!)工作条件是这样的:没有抽水机,不挖排水井,你们用手去堵水吧!妇女们呢?一人推四普特重的石头上堤坡!手推车掀翻,石头砸在头上、腿上。没关系,能克服!一会儿是“站在齐腰深的水里”一会儿是“六十二个小时不间断的劳动”一会儿是“五百人连续三天凿开冻土”——结果发现是白搭工。没关系,我们能克服。
让我们用自己战斗的铁锹,
挖出我们的幸福,在莫斯科近郊!
这就是从白波运河带来的那种“特殊的欢乐的紧张气氛”“高唱勇猛欢乐的歌曲走向突击的战斗”…
不怕暴雨和狂风,
迈着大步去上工!
这就是突击手们的形象。他们乘车来参加大会。左侧靠车厢站着的是押解队长,再向左还站着一名押解员。请看她们兴奋而快乐的面容;这些女人一不想孩子,二不想家庭,-心想着她们如此爱上了的运河。天气够冷,力,有的穿上了毡靴。有的穿着普通的皮靴,当然是家里做的,可是前排右起第二人难是个穿着偷来的使鞋的女扒手。除了在大会上,还能在哪儿穿着它去显美呢?瞧,这儿是另一个大会的会场。标语牌上写着:“我们要提前、节省、牢固地建成运河!”这三者怎样协调?让工程师去伤脑筋吧。从照片里很容易看出来,人们脸上有为照相机做出的笑影,但总的看来这些女人都疲劳得够呛。她们不像是要上台发言,只是等着大会给的那一顿饱饭。全都是一些朴质的农民面孔。会场的过道里戳着一名“自卫队员”(由犯人充当的警卫队员)。这个犹大死气白赖地想进镜头。这张照片里是一个拥有最先进技术装备的突击作业班。谁说我们总是两人一犋地拉车呢?如果我们相信那些在文教科展出作品的劳改营美术家的话,那么这就是在运河上已经使用的设备:一台挖土机,一台吊车,一台拖拉机。它们能用吗?也许是坏的?八成是这么回事吧?但总的说来,大冬天在挖河的工地上是不很舒服的,对吗?
这里出了一个小小的附带问题:白波运河竣工时,各种报纸上出现了过多的庆贺文章,它们一笔抹杀了劳改营的威慑作用…在对白波运河建设情况的报道当中,他们说了这么多的过头活,以至前来修建伏尔加莫斯科运河的犯人们以为在这里能见到“乳汁的河、果羹的岸”竟然向管理当局提出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要求(大概是要求领干净的内衣吧?)。所以,瞎说可以,但别过火。《再锻造》报写的是:“白波运河的旗帜今天仍在我们头顶飘扬。”恰如其分。这种写法就够了。
不过,无论在白波运河还是在伏尔加莫斯科运河,有一条都是明确的:“劳改营的竞赛和突击运动必须和一整套奖励制度联系起来,使突击运动得到特殊奖励的刺激。”“竞赛的主要基础是物质利益”(!?——好像叫我们来了个向后转?我们转了一百八十度?这一定是挑衅言论I快抓紧扶手!)事情是这样安排的:一切取决于你的生产指标:伙食、住房、服装、内衣、洗澡的次数(对!对!谁不好好劳动,就让他穿破烂,长虱子!),还有提前释放!休息!接见家属!例如,颁发突击手徽章本来是一种纯社会主义的鼓励形式,但是,就让这个徽章授予你一次额外的长时间会见家属的权利吧!于是用这个办法就使它比一份面包口粮更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