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什内阁中的鹰派代表,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出任国防部长后,拉姆斯菲尔德不遗余力地推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并且策划和指挥了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两场战争,被普遍认为是布什政府中的强硬派人物之一。对于“替罪羊”这一悲惨结局,一向桀骜不驯的拉氏显得有些无奈和黯然神伤,但在白宫的告别讲话还是不忘展现其幽默的一面。他引用邱吉尔的话说:“批评让我受益匪浅,但我也决不会因为没有批评而痛苦。”拉氏同时意有所指地表示:“它(伊拉克战争)不被了解,它太复杂了,人们难以明白。”
叶天亲历战争,但当时却是作为一枚矛头单兵,对五角大楼的政治策略无法有高屋建瓴的了解。战争的对错,只能由历史评说了。
“那么,‘黑室’情报的意思,是指‘超级武器’确有其事?”叶天睁开了眼睛。
蒋公子并不急于回答,而是耐心地审视着叶天的表情。
时间正在分分秒秒地过去,竹联帮既然选择了黎明之后开战,蒋公子应该带三竿竹立刻北上才是,绝对没必要无谓地在盐源县耽搁下去。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刚刚是将真话与假话混着说,更改了发动攻击的确切时间。
“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红龙的嚣张激怒了盟军,战术打击提前开始,导致红龙一方兵败如山倒,来不及拿到‘超级武器’?又或者是,五角大楼早一步切断了伊拉克的海、陆、空交通线,就是为了将‘超级武器’挡在伊拉克国境之外,掐断了红龙依赖的后援?”叶天迅速做了两种推断,都是以“超级武器确实存在”为出发点。也就是说,红龙因“超级武器”而死,死得并不冤枉,这一事件,不过是中国俗谚“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又一次生动演绎。
蒋公子不答,却又反问:“叶天,你看过拉姆斯菲尔德在2003年2月28日五角大楼新闻发布会上的直播吗?”
叶天皱了皱眉,略一思索,随即点头:“看过。”
那个时间,正是二次海湾战争开始前的“谈判、核查”阶段,全球各国的电视台、纸媒都聚焦于美国与伊拉克两地,想不看都难。
“当时,拉氏在五角大楼新闻发布会上接受记者提问‘美国是否会发动伊拉克战争’时是怎么回答的?”蒋公子倒掉壶中残茶,重新倒水温壶、洗茶、温杯,那些昂贵到令人咋舌的名茶在他手上,如同街头小店里的廉价茶末。
叶天不愿复述媒体上的言论,但拉姆斯菲尔德的此次回答,却已经成了“经典”译成各种语言版本,流传至全世界,那就是著名的、让世界头晕的“拉氏发生论”——“你们知道许多新闻,你们每天都被告知事实上没有发生的新闻,大家似乎也不觉得麻烦,把它们印刷成了报纸。于是,全世界便认为这些新闻真的发生了。其实,它们没有发生。每一个人都渴望获知这些新闻,在这些新闻还没有发生的时候。于是,全世界长期都在获知一些没有发生的新闻,其实,它们没有发生。我能告诉你们的是,它还没有发生,只是快发生了。”
这段冗长的、绕口令般的话,充满了美式政客的智慧,既模棱两可,又忌讳莫深,而且很自然地充当了迷惑红龙的超级烟幕弹。所以,不到一个月后,也就是在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时,全球媒体一片哗然,对“拉氏发生论”一致竖起了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