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只有巨人才能执子对弈的围棋残局。
大竹直二站在前方三十米处,距离高不见顶的石墙约二十米左右,正抱着胳膊,凝神观看墙体上的壁画。
叶天不急于浏览壁画,而是先稳稳地坐在一只石墩上,双掌心扣住双膝头,双脚呈内八字之势,闭目清心,精神内敛,让长途跋涉引起的疲累眩晕、气血沸腾感慢慢消退。通常情况下,这种“接地气、聚阳气、定五行、整六合”的运功方法,能在几分钟内奏效,变得神清气爽、身轻如燕。怪异的是,这次他感觉不到“地气”的存在,双脚虽然踏在坚实的地面上,但脚下无根,无法完成浊气下降、清气上升的循环过程。这种情形,只会出现在航海、航空的旅行过程中,人在船上、飞机上无法接触大地,才无法吸收到“地气”
“怎么回事?”叶天重重地跺了跺地面,微微有些纳罕,只好起身,走向大竹直二。
正前方的壁画高十多米,宽二十多米,黑色的线条勾勒出一个精赤上身、披发跣足的大汉,正甩开臂膀,向着前方飞奔。前方是绵延的群山,山尖之上,斜挂着一半已经落山的日头。稍有中国古代神话知识的人,都会猜到,壁画表现的是“夸父追日”中的场景。
夸父追日是中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列子·汤问》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绘制壁画的人技艺极其高明,单凭黑线勾勒,就将夸父的彪悍勇猛、桀骜不驯表现得淋漓尽致。笔画尽而笔意不尽,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叶天看了,忍不住要对画中夸父这种敢于逆天而行的猛士赞一声“好”
“好画,非常绝妙,不是吗?”大竹直二察觉到叶天走近,喃喃地自语。
“对。”叶天只回应了一个字。如此好画,似乎不应该出现在熔炉底下,因为在怪蟒环伺之下,再伟大的画工也胆战心惊,无心作画。
这幅壁画相邻的两幅,左一幅是“开天辟地”右一幅是“女娲补天”画风相同,画中人物盘古和女娲栩栩如生,极具动感。
“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个个都诡异而宏大,读来令人浮想联翩。追日的夸父、破开天地的盘古、以一己之力补天救世的女娲…真不知道,到底是何年、何月、何人创造了这些故事,然后一代代地流传下去?或许那都是在中国大地上真实发生过的,有人亲眼目睹了诸神的世界,才有了今日的神话故事、眼下的诸神壁画?”大竹直二仍旧陷在深远的思绪之中,浑然忘却了巨蛋和怪蟒。
这种“先有神后造人”还是“先有人后造神”的命题,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早被无数哲学家、辩论家切磋争辩过千万次,双方竭尽所能搜寻证据,以巧舌如簧之势说得天花乱坠,但最终毫无结果。
叶天没有回答,而是借助望远镜左右观察。壁画墙向两边无限延伸出去,再远一些,望远镜中已经无法分辨画中内容,但相信跟眼前的三幅一样,内容都是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
“我们为什么到这里来?‘鬼门’指的又是什么?”叶天终于忍不住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