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机甲战士10000字大章节(4/5)

常明朗机身的机甲兽还拥有柔和的线条轮廓,看起来非常有金属质感。

第二代机甲兽比第一代机甲兽明显要小一些,身高只有二点一五米,体形最宽处也只有一点七二米,同时在细微的地方进行了大量的改变。

用赞叹的目光看着铭牌上标记出来的变化,付禹感觉自己被震惊了。

千万别小看这些改变,就是这些改变,让第二代机甲兽几乎比第一代机甲兽的性能超出一倍。

比如上面所显示的,第二代机甲兽已经达到“质量优能性”的标准。只是一个“质量优能性”就能令性能提高至少百分之三十以上。

质量优能性最早提出来是两百年前,这个质量优能性的提出和证明,引起了广泛的改革,这场改革丝毫不逊于晶矿与营养液引发的一系列改革。

其实早在联邦、帝国还没统一时,还在多国割据地球的情况下,就有人们对于质量优能性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只是那时的科技太落后,并不能完全对于质量优能性有着完美的运用。

质量优能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物体如何避免消耗多余的能量。

或许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对于能量却有着深刻的认知理解。

比如那时的灯泡,一个灯泡的照明过程,就把电能转化为百分之九十九的热能,其百分之一才转化为照明使用的光能。

其中关于百分之九十九热能的消耗完全就是种浪费,不仅消耗了大量能量,热能同时对灯泡的寿命也有非常大的损害。

而与质量优能性改革联系最紧密的就是运动型能量消耗。

所谓运动型能量就是运动物体所使用的能量。

比如那时代的汽车、轮船、飞机等等。

汽车依靠燃油提供的能量进行运动,而在运动过程中,其中风的阻力、与空气的摩擦力、与地面摩擦力以及汽车本身的重量都消耗了多余的能量。

而质量优能性就是最大限度减少这些多余的能量消耗。

运动中的物体对于风的阻力、空气和地面的摩擦力不能完全避免,但是却可以大幅度减低,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比如设计选择最优物体形状,让其利用以及极大幅度减少风力的阻挡。

那段时期对于运动物体采用流线型这一诠释,说明就已经意识到多余能量的消耗。只是那时候的科技力量过于薄弱,无法最大限度地达到质量优能性。

当人们真正对质量优能性进行开发,是晶矿资源运用到科技上之后,晶矿这轻便坚固并且耐磨的各种高功能特性,可以完全保证达到质量优能性。

那时候的人们已经发现“物体的重量越大消耗的能量也越多”同时也已经“发现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由于那时候低廉材质的质量普遍较重,所以没有深入研究,也并没算出其中关于“重量、惯性、能量之间的最优比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