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腐蚀(5/7)

,能够发表这样的论文,将使《世界微生物学报》增光。

说出去的话,像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两份电报都是拍给王璁的,不过,约翰逊的电报中并未指出邀请王璁。王璁本来想马上把电报转交杨校长,但是细细一想,觉得还是先电告杜微的好。

杜微的回电很快就发来了。当然,他批评了王璁过早地“揭锅”不过,话既然讲了出去,国际上又这样重视,就当派人出国讲学。派谁呢?唯一的人选,就是王璁!因为杜微和方爽不能离开沙漠——万一身上或飞机沾带了烈性腐蚀菌,后果不堪设想。

杜微的电报,正是王璁想得到而果然得到的答复。王璁匆匆来到杨校长办公室,把国外来电、沙漠科幻,多么美丽,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随之不断向后延伸,永无止境,因此保留了最久远的美丽…

来电,都放在杨校长面前。

于是,王璁又得到了他想得到而果然得到了的答复:“既然国外来电邀请,而杜微教授提议你出国讲学,校领导也同意。”

轻轻松松,顺顺利利,王璁出国讲学就这么定了下来。王璁那白净的脸上,泛起了喜悦的红晕。

紧接着,王璁着手办理另一件大事——写作论文。

王璁有点踌躇起来,荡漾在嘴角的笑意也消失了。因为这项研究工作是杜微和方爽花了多年心血所做的,王璁对于详尽的情况,并不了解。尽管王璁文思敏捷,然而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王璁只做了化学合成方面的一部分工作,只能写这一小部分。

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请杜微和方爽写作论文。

王璁在给杜微和方爽发去电报之后,又习惯地背剪双手,踱起方步来了。他们会不会留一手?

会不会不把关键性的数据写上去?——特别是方爽,跟他“脚碰脚”也许会留一手。根据他的经验,在科学界,留一手是常有的事。不留一手,怎能在关键性的时候胜人一筹呢?

王璁不断踱着方步,又担心起另一个问题:论文该怎样署名?署名,是件大事儿,表明论文发表后所带来的学术荣誉应该属于谁,这就像在专利权证书上签名一样神圣。王璁认为,这篇论文的作者,当然是三个——杜微、方爽和他。署名的顺序,可能是杜微、方爽、王璁。把杜微这样的权威放在首位,是理所当然的,是科学界的惯例。关键是他与方爽的排名顺序,如果把方爽排在他的前面,那么…

杜微曾说过王璁“聪明过人”但又“聪明过度”此刻,王璁不停地来回踱着,内心正在受着聪明过度的折磨。

一个多星期以后,长长的电文,从收报机中泻出。不言而喻,发来的是论文电稿。

王璁迫不及待地看着电文。在论文标题之后,照例是作者的姓名。尽管王璁聪明过人,这一次却万万没有料到,名列首席的不是杜微,不是方爽,不是王璁,竟然是李丽!

像闪电一般,在王璁的眼前浮现着一位姑娘的倩影:脸色红润,鼻子小巧挺直,嘴唇微微噘起,一对黑宝石般的大眼睛,一头棕黄色的波狼形烫发…王璁对她是那么熟悉,一度把整个身心交给了她。然而,经过六个春秋,他淡忘了…

王璁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他没有想到,杜微和方爽还一直牢记着她,把她的名字放在第一个。

王璁的视线重新落在电文稿上。在李丽之后,写着另三位作者的名字,顺序为杜微、王璁、方爽。

这又使王璁的心猛烈地颤动了一下。尽管他很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排在方爽之前,但是他很难置信从沙漠中发出的论文稿上会是这么排列的!

王璁一字不漏地读着长长的论文。他是内行,一看就知道论文的内容很扎实,条理清楚,数据详尽,没有“留一手”的痕迹,这使王璁深感满意。论文中以显著的地位提到了李丽,称颂她是烈性腐蚀菌的发现者,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描绘了烈性腐蚀菌的形态的人,第一个指出了烈性腐蚀菌不能腐蚀金属钛。她的这些发现,为尔后的研究工作开辟了道路。论文建议把烈性腐蚀菌命名为“李氏菌”以纪念这位为此而献身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

王璁把论文一连看了三遍,论文的执笔者是方爽。王璁除了根据杜微教授的意见,补充了化学合成部分的内容之外,其余的一字未改。他把论文译成英文,送去打字。

论文的英文打字稿送来了,王璁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行作者名字上,自言自语道:“李丽已成故人,放在首位无碍。杜微放在第二位,理所当然。至于我放在方爽之前,原文如此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