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七十七章深远布局(2/2)

李维正也惭愧地:“陛下说得对,其实臣今天来也是想向陛下说明一事,蜀王和张翼确实是臣所杀,只是臣怕陛下责怪,才隐瞒了真相,实际上臣完全是为了陛下才杀了他们,臣如果早告诉陛下真相,也不至于发生早朝的不愉快。”

此时的朱允炆已经完全被已经收回利爪的李维正迷惑住了,他神也好了很多,又笑:“朕现在终于明白了一个理,很多事情需要彼此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到问题的真相,比如黄澄反复对朕说,李卿会阻挠反对朕的新政,朕便信以为真,没想到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朕确实要多和李卿多沟通才对。”

朱允炆沉思了片刻,便:“朕准了!”

朱允炆有些动了,他拿起了面前的虎符,看了半晌,他:“朕不会让卿背恶名,朕会正式向天下宣布,削蜀王藩。”

就仿佛要解释这件事情一样,李维正又正式宣布了不以言获罪的前提,那就是不得在公开场合攻击和用言语羞辱皇帝陛下,这就更加证实了这条重大措施是皇上和李维正共同决定,也正是这件事彻底扭转了李维正在士人心目中的军阀形象。

也是朕登基后所倡导的朝政风气,朕也绝对赞成,至于允许民间办报一事,朕了解不多,不过朕知这是宋风遗下,可以尝试,开海禁和办报纸两件事朕就卿全权负责。”

但还有一条消息却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那就是成立临时军务参议堂,由各各寺派主事以上级别的官员参加,由兵主导,协调对燕军的作战事宜,这份奏折也是李维正所提,但朱允炆在批准这份奏折时却发现到了一个细微的变化,和李维正当时和他说起的时候相比,奏折上似乎多了‘以上’两个宇,由各各寺派主事以上级别的官员参加,不过心情愉快的朱允炆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这件事他也没有和‘不以言获罪’的重大决策并列,而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政令发

李维正叹了一:“臣在和张翼商量削蜀王藩时,遭到了张翼的决反对,当天晚上,张翼便派人向蜀王报信了,臣就怀疑张翼在汉中时已经和蜀王结盟了,他要拥立蜀王,因为臣带四川的兵力不多,又和蓝玉打了一场恶战,损失惨重,而张翼拥有二十万大军,一旦发难,后果不堪设想,当臣得知张翼秘密去德会晤了蜀王,便先下了手,只是因为这件事臣没有证据,所以不敢说实话,结果天下都以为臣是为了私夺张翼之兵,让臣背了恶名,要知张翼的二十万大军臣署在了河南一线,是为抵御燕军南下,这何谈一个‘私’字?”

李维正跪下谢恩:“臣愿尽心竭力辅佐陛下!”

“臣谢陛下厚恩!”

李维正和朱允炆之间的一番谈,似乎有了实质的效果,当然,朱允炆病依旧,没有什么明显起,但他和李维正会晤之后,却发一连串的旨意,重新启用叶天明为右侍郎,任命黄澄为河南布政使;正式下旨开放海禁,并宣布大明王朝从此不以言获罪,允许民间办报、正式削蜀王藩和剥夺张翼的爵位等等一系列重大事宜。

另外,正式削蜀王藩和剥夺张翼的爵位两件事连在一起,便使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他们二人被杀恐怕是和削藩有关,看来其实是李维正奉旨行事。

李维正恭恭敬敬磕了一个,又:“另外,为了更有效地对付燕军,臣建议成立一个临时军务参议堂,专门讨论协调对燕军的作战事宜,由兵主导,朝廷六和各个职能门派主事级别的官员参与,这样有什么困难可以当面提来,可以防止各之间推诿扯,以利于大家众志成城对抚燕军,陛下以为如何?”

说完,李维正长长的叹了气,从怀中掏了张翼的虎符,放在朱允炆面前“这就是调动那二十万大军的虎符,陛下可以随时调动这支军队,这是朝廷之军,臣完璧归赵,以示臣的清白。”

由于这条措施是与开放海禁同时颁布,而人人都知开放海禁必然是李维正的决定,由此许多人都猜测“不以言获罪”或许就是李维正提来的。

这几件事俨如重磅炸弹般在朝野上下引发了烈的反响,尤其是不以言获罪,这是宋朝才有的开明制度,竟然在大明王朝重新现了,这令刚刚经历了朱元樟权压制后的士人们无不呼雀跃,纷纷相约,共饮一醉。

“为了朕杀他们?”朱允炆一愣,他连忙问:“卿能不能说明白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