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35章什么才是好市长(2/2)

郑晓燕想了想,说:“贺市长,也许你说的有理。城市建设,地方理,我是外行,应该怎么,我没办法置喙。不过,我持认为,不是什么样的施政措施,也不是什么样的改革方式,最终目的,是必须要让群众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糟。”

贺竞就笑了,说:“玲玲,你这可是小市民的思维啊。你是政府,看问题的角度和普通群众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我也想跟杜甫一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可是我办不到。作为市长,我的首要职责,就是想方设法,让整个城市的经济快速增长。只有把大了,全市民才能分享到更多的福利。如果我们把有限的资金,平均分,最终的结果,只能和计划经济时代一样,谁都吃不饱,一直于贫穷的状态之中。不信的话,你回去可以问问郑伯伯,听听他的意见。或许,你去问刘局长也行。”

玲玲,你啊,还是回首都去你的大,享受你的千金大小灯红酒绿的生活,地方建设,不是你所能置喙的。

!#

城市的情况,你了解得不够。你刚刚说的那些个城市,无论在地理位置,重要程度,政策的倾斜度和引资金的力度方面,都和平原没有任何可比。他们那边,有足够的财政收作为后盾,足以支撑城市的整发展,各个方面都可以同步建设。但平原不行。平原的实际情况是,财政收保证基本的行政支都有困难,完全没有多余的财力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果想全方位发展,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公路通网络建设,城市后勤支援保障,医疗,教育和住房基本保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在施政措施之上,必须有先后之分,有轻重缓急之分,贪大求全,什么都想好,那不可能。”

贺竞,说:“玲玲,大方向来说,你这个话是对的。最首长当年决定要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让国家富起来,让群众生活富裕起来。我们平原,也是一样,这个大目标没变。只是在方式方法上,要因地制宜。我们平原现在财政困难,可用财力非常有限,只能集中起来使用,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能撒胡椒面。等路建设好了,通畅,国企改制工作顺利完成,再引一些有前途的项目,整个城市的财政基础就会大为改观,到那个时候,我们就能有足够的财力,去行其他方面的建设。饭要一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速则不达。”

谁知郑晓燕也真是个犟脾气,上说:“好,我一定会去问的。不过,不他们怎么回答我,我还是会持自己的意见。贺市长,你说得没错,本质上,我也就是个小市民。我只关心与我生活切相关的事情。怎么建设城市,怎么发展经济,那该你们市长去心。对于市民来说,只有能够让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的,才是好市长。别的都是虚的。”

这个话,就有“倚老卖老”的意思了。至少,贺竞并未将郑晓燕当作是一个“平等谈话”的对象。在贺竞看来,郑晓燕可还不够资格与他谈论城市理的层次问题。

贺竞微微一笑,不再吭声。但看得来,贺大少其实真的有些不兴了。

贺竞就差将这句话直接宣之于了。

郑晓燕却依旧未曾被说服,蹙眉说:“贺市长,话是这么说,理上也是对的。但咱们就事论事,你们现在行的这个教育改革,我就不是那么赞同。今天碰到的那个王大,夫妻俩都是下岗职工,家条件那么困难,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一年的学杂费加上其他七八糟的收费,要将近四百元,这可是相当于他们夫妻俩领取的四个月生活费的总和。一年有两个学期,工厂发给下岗职工的生活费,有八个月要给学校,这还是双职工,要是单职工,那一年的生活费都不够一个小学生学杂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就是不正常的。我了解过,就在去年,他们的负担也要小得多,一个小学生每学期的学杂费,只要几十块钱。一年时间不到,翻了八倍都多。很多贫困家,负担不起。这情况,政府不能视而不见。再说邓婉儿那个事,让一个九岁的小女孩,乞讨来养活父亲和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政府的失职。我认为,在这些方面,政府还需要再反思,不能听之任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