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章人大代表烈人大代表锋-1(2/4)

秦西岳看见,墙上确实辟有专栏,全文贴了中央一号文件,还有省市的党报以及建设新农村的相关活动通知。在代表们的一片叫好声中,秦西岳沿着文化墙看了一圈儿,发现这堵墙建得特别有意思:它顺公路而建,巧妙地借助墙,遮住了岭墩村破烂不堪的面貌。三百米的文化长墙,用材是讲究的,中间二百米还贴了瓷砖,墙用金黄的琉璃瓦铺成,看上去很有几分气派。而后面,则倒满了生活垃圾,猪粪狗屎如山般堆着。离墙不远,就是村民们低矮的房屋。这面墙与村民们的房屋比起来,真是新旧两重天。碍于是第一次看到这面墙,秦西岳没说什么,但心里却在犯嘀咕:这就是新农村建设?

吵归吵,代表们还得一路看下去,评议下去。等到了革命老区秦岭市平西县老沟村,秦西岳心里的火就不可遏制了。

只怕在全国,你也找不第二条这样的街来。这儿卖的,都是从城里收回来的旧货,像淘汰的沙发、桌、椅和床等。就连城里人扔掉的旧衣服、旧袜、破之类,在这儿,竟也绿绿的挂了半条街。几年前,秦西岳就是因为在这儿看到了城里女人的旧罩、开了的长筒袜,才急呼吁有关门,取缔这一旧货市场的。但他的呼声却遭到岭西方面的烈反对:“我们也想卖新货,可老百姓手里得有钱啊。钱都供娃们念书了,穿的用的,就只能省了又省。”

“遮羞墙”就建在离县城十公里,一个叫岭墩的村里。这是秦西岳等人在岭西要看的第一站,由市县乡三级领导陪同,介绍新农村建设经验的是一位副县长。他指着三百米的长墙说:“这是我们用文化占领农村的一新尝试,由于岭西经济条件差,电视还不是太普及,农民的信息量很小,建这堵文化墙,一是改变村的落后面貌,让村民们以此为镜,改掉生活陋习,特别是随堆粪土、随倒垃圾等不文明现象;重要的,还在于利用这堵墙,开办宣传栏、黑板报,向广大农民及时宣传中央文件和神,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的好人好事。”

秦岭是本省最东面的一个市,地

一路看下去,秦西岳才发现:所谓的新农村建设,一半落到了实,另一半,却让下面应了景儿。特别是文化墙,多得近乎泛滥,几乎每隔一个县,就能看到这墙。墙的叫法不同,有叫文化墙的,有叫世纪墙的,也有叫宣传墙的,但目的却都是为了遮住村的本来面貌,让路过的车辆一看到新墙。墙的建法也有所不同,有专门建一堵墙的,也有将农民的旧院墙扒了,用砖砌成新墙的,但共同的特是,这些墙都是建在公路沿线,建在明显的地段。秦西岳愤愤地称它为“遮羞墙”他在会上说:“如果我们的新农村建设照这个方向搞下去,就会变成一场游戏,一场恶作剧。”人大李副主任批评他,说他讲话不严肃。秦西岳愤怒地站起,冲李副主任发火:“国家的钱,建几堵遮羞墙,这叫严肃?”李副主任无奈地叹气:“老秦你这人思想太右!怎么到哪儿也看不到成绩呢?照你这说法,下面的同志都没工作,都在玩游戏?”秦西岳:“如果这也叫工作,宁可不!”

想想大都市的繁华,想想城里人的奢侈与浪费,再看看这儿的凄凉景致,秦西岳的心里,就像满了黄沙般沉重。也就在这一天,他看到了更为刺的一幕。

的学,岭西因此而名,成了全国闻名的“状元县”秦西岳刚当上人大代表那年,曾经到过岭西,是教育厅组织他们来岭西考察九年义务教育的。秦西岳当时的受是,岭西的教育是让穷来的,是苦树上结的酸甜果。但有一,却打动了他,那就是岭西人提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旱不能旱孩”的号。当时他还撰文,将此称为“岭西神”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岭西还是原来那样,看不有什么变化,唯一不同的,是街上的人力车变成了“地老鼠”(一简易的机动车辆,当地人用来租车)。坐在“地老鼠”上,秦西岳里,尽是灰蒙蒙的脸,土坷垃似的脑袋。那曾经震撼过他球的风景——旧货一条街又再次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