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呵呵笑:“大爷,‘老不看三国’这句话有好几个版本,像‘少不看西游’、‘少不看
浒’、‘少不看红楼’等。貌似应该是‘少不看西游’的说法多一些,解释也不尽相同。就像您说的‘少不看三国,老不看西游’最普遍。我说的‘少不看三国,老不看西游’,意思不就是说:少年不要学习算计人的事,要与人为善;老年人已经时日不多,怎能看那些鬼神的故事?”
我决定晚上和她们商量去玩的事。
复又下楼,在小区里门买了些营养品,重上楼,敲开医生家的门。
蒋大爷的见解,我唯有附和“哦,我懂了,看来您老人家现在读《西游记》,是越读越有滋味啊!”
我陪笑:“大爷,老话不说了吗?少不看三国,老不看西游。”
我不耻下问:“大爷,那‘少不读浒,老不读三国,少不看红楼’,都讲的什么意思?”
蒋大爷在客厅里看书,蒋大妈厨房里忙碌。
没想到我的一句叹,竟惹得蒋大爷眉
一皱,他问我:“嗯,是吗小南?你觉着哪里有不一样的?”
“您说我讲的对不对?”我大声询问。
“有那么严重吗?哈哈。”我用夸张表情看着蒋大爷。
哦,我明白了,他这是在解释他那句:“少不看西游,老不看三国。”
我问他:“看什么呢?大爷,不会是《西游记》吧?”
蒋大爷拿斜视着我这个拿礼品好生来看他的人,毫不客气问
:“你
错了吧?是少不看西游,老不看三国吧!”
“因此,老年人看《三国》,痛苦的心灵会雪上加霜,少年人看《西游》,愚顽的脾会愈加浮躁。此乃‘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之故也。”
“其实,”蒋大爷总结“这只是揭示了一条阅读原理,并不是要求老年人不要去读《三国》,少年人不要去读《西游》。事实上,只有老年人对《三国》才能读得明晰,悟得透彻。《三国演义》的召唤结构空旷迷离,非有人生大阅历者不足以填充明了。事实上,《西游记》适合少年读者阅读,因为它的艺术形式更易在少年心理产生和谐共振,无限兴趣。只要指导得法,不独无害,而且会益
多多。”
蒋大爷对我讲解:“‘少不读
浒,老不读三国’,说的是《
浒》里面讲的比较多的是叛
,、义气等。年轻人气盛,读了那些好汉的事迹,容易心生反叛,,不服
束。《三国》里比较多的用到权术与谋略,老年人经历丰富,老于事故,看了《三国》之后,更加心领神会,如果把权谋用在生活中,会增加不稳定、不和谐等困素。”
“而《红楼梦》里,描写女的故事较多,而且多以悲剧结束,女
多愁善
,心思细密,容易受到里面人
影响,心怀悲悯,不利于
心健康。所以有‘少不看红楼’一说。”
“哮天犬呢?”我问蒋大爷。
到楼梯,路过蒋为生家的门
,我想起蒋大爷,从中山公园回来,我还没看他一
呢。
呼,打车往回家的路上赶,我自己的车给潇湘,一心用在书吧的改造上面,
尽其用。
“怎么不会。”蒋大爷双目瞪圆“《西游记》,因为里面讲的是四个和尚的事情,佛教禁人,男的看了之后,容易受到人
影响,只顾翻山越岭,不看路边风景。”
“怎么?我看看还不行?”教师的蒋大爷一使劲将书本合上,那本书真是《西游记》。
真不愧曾经为人师表。
“哦,在台呢,
台是他的天地。”蒋大爷指指
台,让我坐下。
蒋大爷极其认真的答复:“要是真心研读,还就能发现不一样的故事。”
老爷并不回答对与不对,而是说
:“《三国演义》人
关系错综复杂,历史矛盾风云变幻,多痛哭淋漓之故事,多慷慨悲歌之豪杰,读之必血
心底,汗浃背脊。更何况垂垂老年之士,自己的人生坎坷多艰,内心世界苦闷凄惶,读之更会与书中的人、书中的事共而鸣之。如此,其痛楚之境成矣,愁苦之情生矣,
心俱疲,竟何以堪!”
我忙问:“蒋大爷,给我讲讲,您在《西游记》里发现什么不一样的故事?我也觉
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而《西游记》则不同,其艺术形式是童话式的,孙行者可以天行空,如来佛可以翻云覆雨,妖
鬼怪,飞禽走兽皆变为人形,都
有超自然的力量。但是,这只是作品的表层,是形式方面的,其情思,其哲理恰如海上冰山的
底
分,廓然大矣。少年人阅历肤浅,所看不透的恰恰是这些
层的东西。所以少年读《西游记》,由于知识结构、学识修养、人生经验及审
能力的不足,对《西游记》的理解竟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往往徒用其功,收效甚微,有的其动机和效果可能相反,说不定走火
,害了自己也未可知。”
万芳提示我买咖啡机,我想起来再有十几天就是国庆节,我原先就打算带潇湘她们去玩一趟,但有一
是:避开十一长假的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