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
接下来又发现:美国最主流的财经频道CNBC(NBC和道琼斯各持股50%)、全球财经新闻频道CNNfn(CNN的财经频道)的经营也从来就不理想,收入远不如时政、社会新闻节目,更不能望体育、娱乐节目之项背。
如此看来,专业化的财经电视节目的生存状况一直不太乐观,已是不争的事实。
难道财经节目真的要退出电视吗?我思索。
看来也未必,在网易经济栏目里我找到了有关彭博通讯社的成功例子,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启示。
美国彭博通讯社是与路透社、道琼斯公司齐名的全球三大信息服务、新闻和传媒公司之一。
彭博是个大集团,这个集团里的彭博电视台1994年才成立,如今已经是欧美增长最迅速的商业和金融新闻频道,每天24小时在10个电视网上以7种语言向全球观众播放金融与市场新闻,服务遍及美国、欧洲、亚太、非洲、中东及拉美地区,观众达2亿多人。
毫无疑问,财经电视节目是彭博最主要的产品之一。但非常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彭博集团董事长彼得?格劳尔(PeterT。Grauer)在上海说:“我们的电视传媒,更多的时候只是我们的促销手段,或是为了提升品牌而采取的一个广告策略。”
换言之,电视只是彭博品牌战略的一个部分,而非彭博公司的直接营利产品。再说得明白些:在彭博这个大集团里,对电视的营利要求是很小的,在很大程度上电视是个“花钱”的部门,就像很多公司里的公关部、品牌部一样,只管花钱,不管赚钱。彭博每年支出的50%左右都投入了电视部门,但是电视的广告收入只占彭博集团总收入的2%!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彭博有自己独特的盈利模式。彭博的主流营利途径,简言之就在其客户(包括各国央行、投资机构、商业银行、政府部门、大型公司、新闻机构等)的办公桌上安装接收彭博信息的终端设备,客户通过信息终端可以接收彭博社海量的财经信息以及专业化的定价工具与财务分析方法,而彭博则向客户收取终端使用费。彭博终端使用费年收入30多亿美元,18万核心终端用户成为彭博主流业务的支撑(终端使用费收入占彭博年收入的95%)。
文章也谈到:到目前为止,看出电视的大众化传播方式与财经节目所需的窄众化盈利模式之间矛盾的人不少,但明确主张电视财经节目建立窄众化盈利模式的人不多,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财经节目所面向的“窄众”主要是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而中国的投资者不仅数量少,而且他们因投资之需而付费购买财经信息的意识尚未成熟,也就是说,中国市场缺乏适合彭博那样的盈利模式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