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封了呢?”
费翁解答道:“说到为什么,复杂的很,但这里面当然也有帝俊的一份责任,他不能推脱,帝俊一心为苍生谋福,与凡人共同劳作,发明创造了很多农资器具、驯化各种动物、铺路架桥,等等。可天庭之上,各路神仙,妖孽共存,相互倾扎,危机四伏,帝俊在危难之时,曾回到天宫,下大力气整治过,可他的心思不在权谋上,渐渐地,他开始不能掌控天下,在天庭里,很多人不齿帝俊的行为,再有就是和五彩鸟凤凰的爱情故事,传的沸沸扬扬,这让他渐渐失去威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帝俊面对一团乱麻的朝纲,竟然弃之不管,降到凡间,希望借此逃避现实。”
我见老头一说帝俊,可以看得出来,他对先帝有种天然的情愫,如今一发而不可收拾,我忙打断,问他:“刚才我们谈的是封神的事,帝俊明明还在位,为什么在封神时又册封玉皇大帝,帝俊先帝为什么被排斥在外了?而选中无能的后稷呢?”
费翁并不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依旧按他的思路先评封神之事。
就听他说。
封神之事,自古以来,备受争议,《封神榜》提出了一个争论,这个争论自古至今一直存在,争论的对象就是“忠”和“义”
这里面的“忠”,指的是恪尽职守、尽忠报国;“义”指的是遵行正义、替天行道,书中利用交战双方观点不断地阐述着这两种观念,尤其是“忠”对于周文、武王,他们的观点也是作为臣子就应该恪尽职守、尽忠报国。当散宜生劝周文王效仿成汤时,周文王坚决反对,这都是为什么?”
“为什么?”我重复费翁的问话。
费翁解答道:“让我们看看周、商这场战争,毫不费力,一眼就看透,书中将道家众仙也分成了两个阵营。一方是阐教,另一方是截教。这显示出在这场争斗不单单是仙界地位之争,也是树立道教当中的阐教地位之争。伴随着商朝的灭亡,截教也消亡了,最终道家归一。《封神榜》的主旨和目的就是这,当然,它是在宣扬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暴政一定会导致一个王朝的灭亡的思想掩盖下进行的。更借助人道主义论调,通过《封神榜》一书,指出做人要恪尽职守、尽忠报国,否则,就被排斥在主流之外,书中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从头至尾渗透于《封神榜》之中。”
费翁说罢,不语,我对他说:“如此来说,《封神榜》是有人蓄意杜撰的。是吗?”
费翁一脸蔑视,道:“厉害就厉害在将争权夺利的目的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理论,让人愚忠、让人盲从,让人甘为权力奴役。老君的确是工于心计,劳心者治人,我现在也服气。”
我紧接着问费翁:“老头,你说这事和王母有关,真的吗?不要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