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齐,酒席便宣布开始,自然他是贵客,我由着他高谈阔论。
四十多岁的刘科长,是老资格,经历自然是不同凡响,坎坷波折的故事,自然是教育下级的好教材。
我等都毕恭毕敬的倾听刘科长的演讲。
做营销工作这么多年,虽然自己现在已小有“成就”,但偶尔静下心来回想自己的过去,心中一种“世态炎凉”和心酸的感觉油然而生。
自己在酒厂做到今天的这片天地,完全可以说是用自己的肠和胃打出来的。回想自己:一个刚从自己不喜爱的专业学校毕业;一个和陌生人说话要脸红的毛头小子,居然干起了销售这样一个需要利嘴的工作,而且成功了!众所周知,干销售就是要能说,就是用嘴打天下,但我要说:不光是要用嘴,还要用肠和胃!
刚走出校园的自己,没有去做父母希望我去做的职业---医生。自己倔强的性格和理想就在一次次求职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在快用完家里给自己最后寄来的一笔生活费后,只有靠每天几个冷馒头过日子。当时就觉得自己在这世上是多余的。
在被社会的急流冲刷平了身上的棱角后,我毅然进了一家公司干起了销售工作。但经常的应酬另我痛苦不堪。生来不会喝酒的我只有硬着头皮喝客户敬过来的酒。
不喝,单子甭想签;喝,自己就是半杯倒。
醉过酒的人都明白这样一句话:酒醉心明白。
想着自己寒酸的日子,于是自己在心里不停地提醒着自己:一定得干,不能让别人看扁!到最后经常是快把自己的肠胃都吐出来。也好在那点微薄的薪水还支撑着自己。我不停地问:为什么生意总要在酒桌上才谈得成?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中国“酒文化”?也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海量”!
强子中间插了几句,算是苟同刘科长的看法,称:中国是一个酒类消费大国,只要有吃,就必然有喝。在中国,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交际、一种气量、一种应酬。饮酒是中国人交际、公关、休闲的主要手段。做销售更缺不了酒桌上的应酬。
刘科长继续有感而发:有一次过春节,我怀揣着微不足道的成绩回到了家乡。父母原本是不知道我没干医生工作,反而还干起了销售,既埋怨又对我工作上的苦恼满是怜爱。母亲再三劝我辞掉现在的工作,我就答应了。父亲知道我倔强的性格,他知道我是怕母亲担心才答应的。在送我去车站的路上,父亲塞给了我一个纸包,说:这里面的东西也许对你的工作有用,自己多注意身体,酒,能不喝就不喝,能少喝就尽量少喝。我想,这应酬上的事岂是我不想就不想的。
一回到灯红酒绿的济南,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父亲给我的纸包。
我一看,里面却是一些不知名的草药和一封父亲写给我的信:“孩子,我知道你工作上的不容易,这是传下来的一个配方,可以提高你的酒量。。。但不能作解酒药。身体才是你自己的。。。下面是服用剂量和操作方法,需在喝酒前半小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