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隆和斯坦-温斯顿在1990年创立的数字领域,1997年以《泰坦尼克号》一鸣惊人。
数字领域的核心技术有数码合成软件nuke,它可以将cg模型和真实背景无缝结合;它在运用side特效软件公司开发的houdini(电影特效魔术师)软件上,几乎是业界最擅长的,包括动力学插件、流体粒子的隐式曲面模型等等的技术,都是它的看家本领。
其它还有索尼影像公司、现在为《黑客帝国2》做特效的esc工作室、sgi公司硅图像,它参与的电影有《玩具总动员》、《侏罗纪公园》等等,但它并不是电影特效公司,它是一家生产高性能计算机的公司,不过其图形处理系统技术十分厉害,连美国空军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都在使用。
一部电影的特效,除非找工业光魔这样的巨头做,否则就需要动用很多家特效公司,这家处理水狼、那一家处理动物,这家负责渲染,那家负责无缝结合…事实上很多时候一部特效大片,就连工业光魔都不敢说“我全包了”,目前还在制作的《星球前传2》就有其它3家公司参与;《黑客帝国》有7家,今年圣诞档期上映的《魔戒1:魔戒现身》,除维塔工作室外,还有8家公司参与特技特效制作。
《第九区》肯定不会是例外,但无论最终有多少家公司参与进来,在拍摄前期、拍摄期、后期都有一家公司做主导工作,它也是跟随剧组拍摄的特效团队,奥斯卡的最佳视觉效果奖也是颁给它的,而它正是目前《第九区》需要的那一家公司。
找工业光魔?找数字领域?王扬早就有想过这个问题,但他马上就发现自己并不想那么做,他想自己、想火焰电影能拥有一家特效公司。也许是雄心也许是野心,但为什么不那样做?他有多么的清楚未来特效技术的重要性,而这个未来并不遥远,现在正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阶段,越晚组建公司就越难。
组建一家特效公司似乎并不难,没有人才可以招聘,没有技术可以买,就像houdini等的特效软件;可事实上并不是那么轻松,基础的软件可以买,但是如何去运用这一款软件,如果去再开发它,这些技术就没有办法买到了,每家公司正是靠着这些独家技术才能生存着,成为一部大片的特效制作公司的一员。
而这些技术的研发者,一般都不会被招聘到,因为他们自己拥有着公司;或者和导演合伙开公司,像斯坦-温斯顿和詹姆斯-卡梅隆,理查德-泰勒和彼得-杰克逊。
但王扬毕竟在电影界混迹的时间太短,而且此前没有接触过这些特效高手,所以他想来想去,最终把主意打到了罗伯特-泽米吉斯的头上。泽米吉斯虽然不是什么特效大师,却是动作表情捕捉技术的先驱者,还拥有着数字技术方面广阔的人脉
就如同爷爷当年为了得到吴老头的家传秘料,而拉了吴老头入伙;王扬也拉着昔日偶像、今天半师徒半好友的罗伯特-泽米吉斯入伙,说辞中包括了“砸钱发展动作捕捉技术”等等。这不是哄人的甜言蜜语,《第九区》的外星人们、特别是克里斯托弗-福森的举手投足,都需要用到这一项技术,它自然越先进越好。
不过罗伯特-泽米吉斯被人邀请合伙开公司不是一回两回了,再说他和华纳兄弟、迪斯尼的关系很好,要玩动作捕捉尽可以找大公司一亿、两亿地玩,所以他对于王扬的这个热情邀请尚在考虑。
只是王扬想,无论罗伯特会不会答应入伙,都不会影响到他组建特效公司的决心;就算罗伯特入伙,公司得到的是人脉方面的资源,而不是技术方面的直接支持。但公司需要技术怎么样才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