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尔勋不知道怎么回答时,阅兵式开始了。
英国的阅兵式如同嵌入镀银相框中黄的旧照片,虽然依然华贵优雅。却难掩历史的沧桑。阅兵式没有先进的战车,也没有精良的战斗机。只剩下戴着熊皮帽的皇家卫兵和老式青铜加农炮。
这很容易将人们带进那个米字旗在硝烟中迎风招展,一排排身着红色制服的步兵在敌人密集的弹雨中从容前行的年代。帝国留下的一整套庄重华丽的阅兵仪式,就好像落日的最后一抹余辉,照耀在英格兰民众的心中。
阅兵式依旧坚守英国传统的分列式,队列顺序几乎与旧世纪军事革命后定下的阅兵礼仪顺序没有差别。尽管后来随着时代的前进又增加了皇家空军、坦克队列和一些特种单位的展示,但大体上依然保持着维多利亚时代的秩序安排。
走在整个。校阅队列最前面的永远是吹吹打打的军乐队,在十八至十九世纪的战场上,他们就是临战的指挥官。伴随着节奏严谨的鼓点和昂扬的进行曲。红衫军整齐的行军阵列到达前线。而不必担心在决战前出现队伍不齐和阵列混乱的问题。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军乐队总是处于分列式队伍的前列,用来凸显他们在近代战场上的重要作用。这也同样是英联邦各国阅兵的典型特点之一。
随后的皇家近卫军方阵可能是一百年来变化最少的一个方阵了。赤红的双排扣军服,华丽的流苏。锃亮的黑色高筒靴 如果用滑膛凝枪替换掉现代步枪的话,这就是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面对的那支英格兰近卫步兵。当然。如果摘掉那些赫赫有名的熊皮帽就更能以假乱真了。在成为英国近卫军的标志之前,这些熊皮帽曾作为拿破仑老近卫军的装束纵横欧陆,直到滑铁卢战役之后,它们戴上了英国近卫军的头顶。
接下来的一个队列较之近卫步兵队列更为古典,几乎可以称作现代军队里的活恐龙。列成4队纵列的胸甲骑兵,手中攥着缰绳优雅地徐徐前行。身着闪亮胸铠的骑兵们,被英国百姓形象地称为“龙虾”在中古时代的战场上,他们是毫无疑问的战争之王,而如今的阅兵式上,那些按缰慢步的骑士,或许只是模糊的帝国倒影。
同样作为回忆的还有空军分队中的老飞机。在一般的阅兵式里,最为熟知的皇家空军飞机自然是鹞式或者狂风战机,可每缸月8日皇家空军也会让飓风、喷火、兰开斯特和惠灵顿这些二战老家伙装饰一新,重温一下整队翱翔蓝天的感觉。当然。今天没有。
保留着温馨感觉的还有徒步阅兵方阵中的最后一个队列一老兵方阵。每逢重大节日庆典,英国王室总不忘请那些为国王出生入死的老战士们再次出山。他们曾经在诺曼底、马来西亚或者亚历山大港浴血奋战。虽然如今已经踢不出正步,但还是会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孩子们会被父亲抱在怀里,聆听老战士们勇敢、互助和为国牺牲的故事。一个国家自强不息的精神,就这样在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中融入了民族的灵魂。
毒个阅兵式不算冗长,但绝对能勾起人们对当年那个驰骋世界大帝国的向往。连华尔勋似乎也陷入了回忆里。
华尔勋想起了滑铁卢那段岁月的风风雨雨。还有那个在溃兵从中不断高呼整队进攻的矮个子帝王…拿破仑!
曾经的日子就像一种能蚀骨的毒药,已经刻入了华尔勋的骨头里。特别是对他这种能够长生不死。永远看着别人逝去,感慨世事无常的吸血鬼来说,生命就像夜里的昙花。美丽的宛如璀璨的烟火,但却唯独不会是长久盛开的雪莲!
以下是朋友新书《千年汉帝国》的第一章。若是各位看着还行,就请去支持一下吧!在就有!“杀人啦!救命啊!”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乞丐踉跄地从一个破草房里狂奔出来。
在他身后,一个上身**,肌肉精壮的大汉举着菜刀追了出来。边跑边喝骂:“敢来俺家偷吃,非砍死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