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突然叫了起来:“**,大泉源精装52度,三十八啊!”我揉揉被震得有些疼的耳朵,点头说:“经销店卖十八,这价钱马马虎虎,不算离谱。”
“那也够贵的了!”康立明瞪着眼睛。指指单子上的啤酒条目:“江城12度,四块!外面才六毛五啊!”“那是两年前的价钱了。”我笑着说:“早就涨了,**就八毛了。”
刘志海也在一旁插嘴说:“哥们。这好歹也是江城最贵的饭店,东西贵一点也是正常地。”
康立明想了想,点头自言自语:“也是。这单间、实木桌椅,也值不少了,还有专门地服务员伺候着呢,也该贵点,该贵点。”
我不再理他,比较着单子上地价目。心里对江城现在的高档餐饮业有了大概地了解。
显然,在这家引领江城高档餐饮的饭店的酒水地推销上,现在还没有人做细致文章。联想起最近几次跟爸妈一起去其它地方吃饭时的情形,我确认了一点,江城还没有卖酒水收回扣的现象,这是块尚未开垦的**地。
不知道是不是全国各地都如此呢?我脑筋急转,考虑着。要不要在这上面做文章。
所谓回扣,其实在各行各业都有这种现象,古今中外莫不如是。据我所知,在数个新兴的行业里,目前回扣的文章大有可作。
其中第一首推地是葯品,一盒成本价八毛的感冒葯,葯厂名不见经传,葯效寻常无奇,却可以在大夫的口里变成新、奇、特效地好葯良葯,原因无它,卖掉一盒大夫可以得到两元的回扣而已。
于是。患者乖乖的听从医嘱,花五元钱买了价值一元的葯。开葯的大夫得到了两元地好处,给大夫提供回扣的“医葯代表”赚到了百分之二百的利润。
一来二去,回扣成了葯品行业的潜规则,到2008年,医院,葯店里几乎没有了不守规则的葯品,偶有几种也是顶着大人物们的保护伞安排的,葯材和器械领域地早已被彻底渗透,在医葯行业,潜规则无处不在。
看病的花费,至少百分之七十给潜规则埋单。
还有一个行业,装修。这也是一个欺骗消费者的行当,装修工带雇主去熟悉的材料商那里买装修材料,材料商提高售价,以次充好,装修工帮助欺瞒,从中牟取回扣,把消费者蒙在鼓里。
我不知道这两种现象目前有没有,不过现在我确定,至少在江城,酒水回扣是没有地,如果全国都是这样的话,这一行大有可为。
今天,我们点了半打当地产地啤酒,服务员小妹记好后就直接走了,如果在十年后,情况绝对不是这样,她会先向我们推荐洋酒,如果不成,就会转而推荐白酒,实在不行也会想办法让我们喝点别的牌子的啤酒,绝不会记下我们要的半打江城啤酒后就这么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