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95章大西遗宝(2/2)

木匣内好生珍藏。

上百人前前后后忙活了十个多月,竟真挖一个大石和一只大石鼓!

老和尚掐指一算,良久叹:“‘’拆两半便是‘一了’,又是白,拆下来便是‘百了’,唉,一了百了,廖长,和尚我命不久矣!”

“石”、“石鼓”都来了,依照那首广为传的歌谣,能买下成都府的“万万五”黄金白银还远吗?

杜姓遗老虽知此乃是无价之宝,可自己无法挖掘,又不敢献给官府,只好赠给杨白鹿。

“加之老衲靠着书画也薄有一些名声,清廷对老衲屡屡招降,以侯爵封赏,不从,遂成满清通缉要犯,

且再把视线移回三百多年前——公元1691年冬,时值清康熙三十年。

于是,趁着1938年冬河较小的良机,锦江淘金公司组织开挖,却没有任何收获。他们不死心,1939年冬又继续挖掘。

于是四奔走,成立了锦江淘金公司,专事打捞宝藏。他们照原图纸方位丈量、细密探索,

这位老和尚,便是明末清初和石涛、朱耷、弘仁等匠齐名的“四僧”之一的画家——髡残(1612-1692)。

“找到了!”

“实不相瞒,和尚我家之前,姓刘,老衲三十来岁时,参加了南明何腾蛟反清大举,何后来与西南王孙可望联兵共举,

“老衲家之后隐姓埋名,避居古刹,也总算平安躲过了清廷鹰犬追缉,悻悻然一晃五十年,可长有所不知,

杨白鹿等人赶买来金属探测仪,不久后的一天,金属探测仪发了嗡嗡的响声。

1937年冬,杨白鹿将此事告诉了当过师长的好友昆山,两人一拍即合,认为此事大有可为,

长亦是掐指一算:“贫跟大师游已久,对大师这些过往早已熟知,大师已经避得了五十年的‘天命之年’,

“善哉善哉!”髡残大师一阵摇长,老和尚跟尔忘年之,敬重你之人品和行,且又已知和尚我大限将至,

一局犹自难分难解之际,老和尚手里的一枚白“嘣”的一声碎裂成两半。

“在命术中,这便算得脱胎换骨,再世为人,清廷是早已失去了对大师你的命数之胁迫了,无妨无妨!”

杜姓遗老希望杨白鹿挖掘到这笔宝藏后能“善为运用”此后多年,杨白鹿一直珍藏木匣,从未向任何人透

“髡残大师须眉童颜,气正旺,何此言?”廖长面有惊诧。

消息迅速传遍川蜀大地,挖宝事件被传得神乎其神,但历史又一次和人们开了玩笑,工人们费尽心力,却只挖3大箩筐铜钱。

“清廷鹰犬以及多方人对老衲的追捕从未停止!”髡残和尚说到这里,蓦然一诵佛号“阿弥陀佛!”

推断埋藏金银的地就在成都望江楼下游对岸,原石佛寺下面三角地段左侧的江边。

南京首山幽栖寺,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和尚正和一位四十来岁的壮年士下棋。

“今日便把一桩惊世之谜给尔听,亦算是我二人三生有幸,缘分一场。”说到这里,髡残站起来,望着天外云鹤,往事浮上来。(未完待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