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劲,而是一种意引,一种身体从巨入微,从形至意的协调能力。这种入微如陈鑫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如行骨缝、贯注四梢;像武禹襄先生所说的那样: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当筋骨之办达到颠峰,圆活之力劲达到极致,那么一臂之力。网极柔至,自然会有一种又绵软又沉重的感觉,正是所谓的内劲大成,如棉里裹铁!
而这种劲为什么要发于丹田呢?就是丹田为身体重心之所在,为腰之能拧能折之所存。一个人打拳行势时身体屈蹲时的合适高度,就是将身体调至重心恰恰落在丹田的高度,这样重心为身之最稳处,如世炮之炮台,力发于此为最大!如承车之轴,力化于此为最坚、最敏、而又最圆滑处!无论是发是承,都是最恰当的地方。
所以,这时康顺风看着那个嘲笑泰拳莽夫蛮力的老头,康顺风不冉叹息一声,师父就是这样无知的师父,又能教出来什么样的徒弟?国术,当真是衰落的厉害了。最基本的东西都被这些无知者颠覆了。无力方尚巧,这是一种无奈,以巧胜力,也意味着你要比别人更多的付出,更多的吃苦。
打法虽然有兵者诡道之计,但正如国之交战,无正不生奇。没有国力做后盾,再巧的计谋也不抵大用。没有功夫做底子,再巧的打法也不能保证赢了别人。泰拳钢肘铁膝,其中也有它的科学,岂是一句莽夫蛮力所能概括了。当年泰拳师大卫一脚在运动中踢断日本格斗名将田烟的臂骨,这种肌体的力量,试问有几位现在苦练内功的大师能做到?不用来说反应。说距离,说打法,就单单说这种力量。如果练了内功,还不如人纯筋骨之力强,那这内功到底有什么用呢?现实中可感可见的筋骨之力。都尚且不能练至颠锋,那种虚无飘渺的内力对我们来说,更只能是夸夸其谈而已!只有先苦练筋骨之力之后,再将内劲丹田之法,同筋骨之力相合为一,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陈立刚听了那位老者的话,也不好说什么,只是道:“这次请了诸位过来。就是因为这次来的泰拳师想同我们传统武术界做一个交流,一会儿宴会结束后。会请大家一起同他们座谈一下。商量一下到底这交流如何进行!”说到这里,带些歉意看了一眼康顺风他们几个。本来他是想让康顺风他们承下来这件事情,但学校的几位领导却认为多找些人更保险一些。
幕顺风他们其实也没多少想法,对他们来说,需要打就打,不需要也不是非要打。
宴会自己没什么出奇之处,自然先是领导讲话。谈中国武术的源远流长,谈中国是礼义之邦。这时一直没说什么话的羊娃突然笑了一声道:“力有未逮,论之以礼义,”康顺风就看了他一眼,忍不住微笑了起来。这是胡斜子常给他们说的话,武德是练武人才讲的,武艺不行,就休谈武德!手上功夫赢了人,按规矩办事,就是有武德的人。手上功夫赢不了人。不敢和人动手,而大谈什么修养武德,那其实是羞养无德!“是力有未逮,论子以礼义”的做法,意思就是打不过人家,就缠着和人家讲道理,讲大义名份。其实不过是一种怯懦之人的遮羞布而已。
向1却瞪了他一眼,羊娃就不好意思地笑笑,低下头就在腿上一心一意地打着翻掌小六合。康顺风也感觉没事,却是双着阴阳六合。向山看两人都干起了功夫上的事,也就双手顶捶往椅子上一顶,身体基本是网刚触到椅子座上,却是练起了顶捶和臂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