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十一有病(3/6)

奥运理念,出租车上未雨绸缪的护栏刚刚被铤而走险地改成了亡羊补牢的呼叫器,虽然光天化日,可还是小心为佳。

“神神秘秘的,到底去看谁呀?”枕流摘掉眼镜,掏出常备的餐巾纸擦去满头汗水,并把车窗摇开条缝隙。

“其实,你可能认识他…”远航边说边从购物袋里翻出条手绢递给他,显然是早有准备。

这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蒙面大侠”名叫袁莱,九十年代研究生院破天荒的头一位语言哲学专业博士生,算起来该是徐枕流“血统纯正”的大师兄。不必问,远航之所以会如此知根知底,肯定又是出自魏一诚的门路。

“嗨,还以为谁呢,闹了半天你说他呀,那会儿好像听我奶奶提过,”男孩儿想起来,自己上中学时对此有所耳闻,据说袁博士还曾经被一位来华巡讲的法兰西学院院士看中,准备毕业后全奖保送旅欧深造,其不测之才在当年的语研院如雷贯耳。可惜,任何事物都有光环背后的黑暗,天欲奖之、亦必罚之,就当青云平路已在眼前无限延伸时,这位才俊却得上了一种既常见又难缠的怪病…洁癖:“后来就没再听说,怎么样,好了么?”

陆远航倒吸口气、摇摇头,打开包夹心面包丢在嘴里无味地嚼着,大概是又没来得及吃早饭,她有低血糖的先天不足,估计再忍一会儿就得咣当了:“还在医院住着呢,这不新年了么,叫上你一块儿去看看,”人们常说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或许上帝真的有他恩威难测的考虑,但在你我俗人看来,这个圈子未免兜得太大了点儿。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见到某人出奇地爱干净时,往往会善意地调侃之为“洁癖”其实,从医学的狭义上来界定,这些爱国卫生运动的自觉履行者大都未出正常的范畴,最多算是有点儿偏激的性格或者气质。而如果对“洁净”产生某种病态的追求,欲罢不能且愈演愈烈,这才是心理学中真正意义上的所谓“洁癖”属于强迫症之一种。不消说,袁莱之所以要在本不属于他的那个所在为伍,自然是走向极端的恶果。而且,他的强迫人格已经从“生理洁癖”泛化进了“道德洁癖”简单讲,就是对社会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提出近乎完美的要求,一旦不能符合他的“理想模式”便痛苦万分、难以自制。

“你们是去看谁呀,同学么?”那位“的哥”显然是个轻车熟路的老手儿,不请自到地“列席”了二人的谈话,又技痒难耐地打算转正。

“不是,一个朋友,”远航大概已经习惯了这种京城亚文化,在万马齐喑的驯化之余,顽强的能言鸟们还在角落里不失时机地聒噪着:“其实也不太熟,”也许是担心谈话会演变为好奇的盘问,她预先准备好退路,但这个补充却引发出意想不到的烦恼。

“我说也是,”衣着整洁的司机师傅等来了期待已久的回答,既然人家算不得深交,他的“胆识”便膨胀起来:“少跟那帮神经病打交道,回头再把你们也给带进去,这跟‘**’一个道理,”不知是对自己的“仗义执言”感到欣慰,还是格外满意于最后那个深入浅出的比喻,他自顾自地笑了起来:“您说是不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