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之间如果过于秋毫无犯也难免会显得生分,但他还是借口下去还书、到门口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门脸里尽可能多地运回了各种琳琅满目。幸亏枕流是那种“不必细谨”的粗枝大叶,否则倒要怀疑起主人在“石崇夸富”了。
“哎呦,太夸张了吧,”韵文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闲着,拿起这袋儿、又瞧瞧那包:“‘乐事’还有这个口味儿啊,我上回吃过海鲜的,还不错,”她挨个比较、评论着,却都没有打开。
“我可不客气了啊,”陆远航顺手抄起一个:“没赶上吃饭,饿死我了,”一整天没看见她,刚才发短信时据说还在车上。
奇怪的是,来自长城内外的枕流、远航反倒是比“共饮长江水”的程毅和韵文对岭南卤味更津津乐道,从地理角度说来,洞庭洪波离苍梧之野不过咫尺之遥,没成想竟如此风马牛不相及。这也许又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作祟吧:正因为相近,区别才变得明显;那些看起来最不可能的反弹琵琶,却常常能柳暗花明出别样的风景。
“呵,吃着呐。”屋里的几位刚刚渐入佳境,从天而降的山东普通话推门而入:“也不叫上我。”近代语言系的冯业笑眯眯地审视着满桌的花花绿绿。
枕流从脆皮烧肉间抬起头:“这不怕咱没这么大面子嘛。”
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家长里短的客套,还是无往不胜的调侃,搁到研院这个百年不遇的小环境中,稍不留神,就可能酿成大错。也许是吃得有点儿慌不择路,徐枕流显然是不经意间出现了“路线级”的偏差,还没等他回过神儿来,人家冯学士的脸色已经急转直下、驷马难追:“我这个月的党费。”一枚银晃晃的大洋被扔向程毅、在写字台的狼藉中旋转着。
咣当!枕流真感觉愧对那扇已经饱经沧桑的屋门,不知道哪年哪月便已经开始忠于职守的它,大概对这一切早就司空见惯,并没有听见任何的不满或者呻吟。
“怎么回事?”留下的四个面面相觑着。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冯业第一次发飙了,枕流虽然步步小心,但还是中了大奖:“谁知道啊?我说什么了?”
前些年,可能是十里洋场的“旧恨”与浦东开发的“新仇”所共同作用的结果,那座改革桥头堡似乎成了中国百姓的公敌,无论你怎样从善如流,最高的评价只能是“你真不像上海人”近来,由于众所不知的原因,河南好像在一夜之间“强劲崛起”不但取而代之,而且更上层楼。
从纯理论角度看,环境对人的性格养成当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否则恐怕也没那么多优秀儿女削尖了脑袋去看外国月亮。但任何一种因素也不能被夸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否则等运动再来时当心被扣上“机械论”的帽子。通常来讲,或许是拜梁山好汉在群众中千年不散的威望所赐,山东人被认为是豪爽与义气的代名词,却殊不知,这个由临近中原的“鲁”地与半岛地区的“齐”地所共同构成的省份当中恰恰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源的文化基因。比如冯业所在的曹县(山东省西南角)就与商丘(河南省东北角)一河之隔,如果前面那个水土养人的逻辑果然可以成立的话,那倒真算得上“十里不同天”了。当然,拿这位老兄作为例子可能反而会授人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