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冬杨:其实晚生今天来,是因为冬以后,生意十分的清淡,闲暇之余来和老先生聊天的。晚生觉得老先生是个颇有见识的人,能和老先生经常在一起聊聊,必可常有长
,得益匪浅,也可使晚生学
儿用得着的东西。
古冬杨:老先生说的有理,这世上的人确实都是不一样的。尤其在事上,到底还是伸手的多,缩手的少哇!
关如:杀人如麻,罪恶累累,这样的人,阎王早等着他呢,还想冲九霄,上仙台,那可能吗?天
昭昭,正义自在,杀了人还想上天,阎王正义,岂容不公事在?这不是一厢情愿吗?
关如:最后两句就不要说了吧?
古冬杨:还请老先生示教。
古冬杨:老先生,同去无非只为笑,共往但图霸业来;我想这两句没死字了吧?
古冬杨:老先生这是谦虚。其时晚辈觉得,人生的哲理,不是年轻人来的,而是年岁大的人总结
来的。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
前。老人的话总是对的,善意的,良言多多呀。
古冬杨:那这最后两句呢?
关如:你再看下面,血染征袍喝将才,血染征袍,杀戮而已,所喝者将才,一将成名万骨枯,这里死字就更多了;在别人喝他之时,不知有多少冤魂在痛哭,死字更惨。
关如:你想想,上面说的都是死,说了半天,到了这儿了,还要笑呵呵的同去,图什么霸业,这同去的不就又都死了吗?这
死不是
稽之事吗?
古冬杨:但是为一志而奋斗者,宁可短命,这倒是人的格。
古冬杨:哎呀,老先生,说的好。今天算是大长见识了!
关如:噢,原来如此,我说古先生也不能写这
不
不类的诗。
关如:有!而且这个死字还
稽。
古冬杨哈哈大笑:讲的好,老先生!不过说实话,这诗不是我写的,而是我捡的。因百思不得其解,什么人能写这样的诗来?所以来请教老先生。
关如不看古冬杨,
看诗稿:英雄仗剑十万里。古先生,请问大地有多长?走到十万里时,路到了尽
了,尽
之路,即是绝路,那还说什么呢?又一个死字。
关如:不对呀,古先生,不
什么东西,正的就是正的,邪的就是邪的。正义的无论在哪边看它都是正义的,非正义的东西,在哪边看它必定都是邪的,这就要看一个人辨别事是非的能力了。
关如:那就要看什么志了。正义之志三岁当有,五岁可搏,死而后已,无尚光荣。恶行之志百年莫要,一生莫求,否则死后,遗臭万年。古先生所指之志不知是哪一
?
古冬杨大笑:老先生,不早了,晚辈告辞。
关如:善为是,恶为非。如果一个人善恶都不分了,这个人就已经邪恶到比
鬼还要邪恶的程度了。
古冬杨:老先生,那晚辈想请教,这世上何者为是?何者为非?
关如:古先生过奖了,我一个古稀之人,能聊
什么?有什么见识?信
雌黄而已。
关如:这话倒对,我儿
孙
也常这么说。我也常将自己一生中的经历,所见所闻所遇讲给儿孙们听,也讲给别人听,我常告诉他们,
人的最
本
理就是安分守己,非礼勿视,非礼勿动,不是自己的千万不要动手,利益面前礼让三分,不然那利就是虎
,谁先伸手就咬谁的手。我这两个儿
对我倒是心
对一,只是有些人不过是逢迎我而已。
古冬杨:多谢!老先生留步。
古冬杨:这话听起来倒对,可这世上也没见几个甘心吃亏的。
关如:光占便宜的最后也都吃了大亏了。
关如:年轻人,多长
儿见识好。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见识其实都是从吃亏里得来的。老一辈人不是传下来这样一句话吗:吃亏就是占便宜。
古冬杨:老先生解的好。
古冬杨:老先生怎么讲?
关如:古先生,雪厚、天冷、路
,古先生脚下留神。
关如:是这么个理儿,所以才短命的多,长命的少。
关如微笑起
:古先生,慢走。
关如:这最后两句死字已是无疑存在了,只是里
加了个不切实际的
好愿望而已。
古冬杨:这个不好说,晚辈觉得,正义二字不好衡量,也许在这边看,正的却是邪的,也许在那边看邪的又是正的。就像一个,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印像。
古冬杨:这话怎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