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鳞伤,就浑身疼痛地爬起来去逢迎另外一场爱。当他看到杨雪萍和裘友声恋爱的时候,尽管当时在补救他自己爱情而自顾不暇,但心里仍然有些不舒服,所以当他最终对初恋绝望时,面对杨雪萍的示好,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应该是怕杨雪萍身边再有人插入吧。
这样的爱情是一种尴尬的半生不熟的爱,他对杨雪萍说了许多应该让人感动的誓言,但是听起来总是有些言不由衷。不过随着发展,这个爱渐渐走上正轨。
在小说的后半段,耿潇对孟蘩一直没有摆正心态,其实他一直残存着一些对她的爱,开始是一种恨,然后是有意无意的疏远。他是一个情感极其丰富的人,他也是一个情感远多于行动的人。他完全可以感觉到孟蘩心情和身体的变化,她完全可以帮助她,但是他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是在她死后对他不尽哀思。
耿潇无疑是情痴,孟蘩的死唤起他对她长久的纪念,但这种纪念有些过于悲观了,作者将他拘囿于对过去的回忆中,完全没有出口。为了比较,我引一段《笑傲江湖》:这日清晨起来,只见岳灵珊的坟上茁发了几枚青草的嫩芽,令狐冲怔怔的瞧着这几枚草芽,心想:“小师妹坟上也生青草了。她在坟中,却又不知如何?”
令狐冲看到了现在,而在耿潇的思想中还只有过去,由于这个情感,雨中伞的女孩或多或少地失去了意义。
单从爱的角度考虑,孟蘩是耿潇的最佳选择,无论是他们开始时不断擦出的爱的火花,还是情变后似乎心灵相通的偶遇,那种默契都是耿潇与杨雪萍不能,或者是还没有达到的。耿潇对孟蘩的包容是“小包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包容”真正的“包容”是阿甘对他的女友珍尼的那种:“我思念珍尼。但是我知道,爱一个人就是要让他幸福”如果耿潇能做到这一点,他救赎了孟蘩,也救赎了他自己。
…我在这里只是就各人的性情做一个分析,无意让作者改变情节,如果让王惠梁早败露一年,悲剧根本就不会发生了。耿潇身上体现我们大家的价值取向,同时这也导致了他的悲剧。
杨雪萍作者在后记中说“至于杨雪萍,只是一个理想中的人物。她是小说中女性人物里唯一的保持了纯洁本性的一个,由于她兼备中国男人心目中理想配偶的各方面的优点,所以她受到了大部分男性读者的喜爱。”可能是基于这样的心态,作者太想写好她,写起来反倒有些缩手缩脚了。
作者对杨雪萍的塑造是成功的,耿潇三次救美赢得美人心应该是顺理成章的,而加在她身上的种种美德,如聪明、厨艺佳、温柔体贴、等等,也在小说中非常充分地表现出来,并且她最终离开耿潇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杨雪萍的形象不是特别丰满,只是到了小说的最后,她才鲜活起来。
小说中比较模糊的是孟蘩、杨雪萍、顾琳三者的关系,按道理讲,三个从中学就在一起的关系非常铁的小姐妹应该是无话不谈,并且相互照料,但是小说中几乎看不到,家教风波中孟蘩找杨雪萍商量她母亲反对谈恋爱应该是唯一的一件吧。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