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各个县市行挑出学习体会深的员工组成演讲队,去各个支行巡回演讲。你别说行里还真有这样的人才,他们就真的能有板有眼声泪俱下的把事情说圆,让上级行的领导信服渤海城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据说新上任的汪行长曾经是一位历史老师,专门搞中国的历史,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极有研究,对儒家的权术和中华的文字极具功底,而立之年就和孔圣人一样立下鸿图大志。汪行长虽然对银行业务是一个外行,但是汪行长对思想工作却了如指掌,一个人如果把他的思想控制了,那么这个人就会象机器人那样不分昼夜不分对错的为你工作,而且崇拜你到痴迷的状态。
所以,即使中国那种个人崇拜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汪行长却有这样的志向再活一次。刚好华夏银行的改革制定了一级法人制度,汪行长就是渤海地区的一级法人,所有的一切都他一个人说了算,这简直就是上天的意思,一个专门搞权术的人如果能够得到老天的帮助,可想而知他会做出怎样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即使已经到了人类的二十一世纪这也是做的出来的。
储蓄所里不是没有人才,也有那种所谓的卧虎藏龙。有一位平时专门爱写小报道的笔杆子就是这样的卧虎藏龙。这位笔杆子每次在听汪行长的讲话时都会带着一支笔一本笔记本,他能够把汪行长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记下来,回家以后挑选出那些精辟的言语,整理成一本小册子,整天默默的背诵。按理说已经到了人类的二十一世纪,象这样的家伙谁都有权见到他就把他的鼻子打出血,可是在我们的一级法人制度和金融改革相结合的情况下这样的人就成了罕见的人才。当汪行长听说储蓄所里居然埋藏着这样一位奇才而多年没有启用,就把储蓄科长和人事科一顿臭骂,华夏的改革大业差点就毁在这些光吃不屙的废物头上。汪行长一纸红头文件把笔杆子从储蓄所的一名普通员工调到办公室当副科长,专门负责整理汪行长的日常语录。要知道,从一名普通的储蓄员工熬到行里科室至少需要5到10年的时间,而从一名普通的办公室科员到副科长至少又需要5到10年的时间,象这位笔杆子一步就从储蓄员工干到办公室副科长简直是汪行长求贤若渴的伟大创举。
这下好了,汪行长的那本语录小册子立即火了,办公室的人们把小册子上的语录和时下流行的笔记本结合起来,很快弄出一本既能记笔记又能读语录的东西,像模像样的拿到汪行长办公桌前。汪行长一看大喜过望,立即拨款发行推广。于是乎赶紧找印刷厂,加班加点的设计装订,在最短的时间里保证渤海地区所有的华夏员工人手一本,时时刻刻都可以拿出来把汪行长讲过的话再温习一边。为了杜绝那些思想落后的人有抵触心理,主要就是指符锐这样的东西,所有行必须定期检查,如果谁要是把语录弄坏了或弄丢了,那么他就必须亲自去汪行长那儿交待。奇怪的很,渤海地区几千名员工,平时丢钱包、丢手机、丢密码、丢脸、丢人,丢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一个人丢过汪行长的语录。这就是传说中的运动。
符锐现在手里拿着的就是这样的一本笔记本。
学习都学什么内容呢?通常是学时事、学政治、学领导讲话,学各种各样的红头文件,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习金融改革中的各种先进事迹。比如说‘汪行长早去晚归,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行里的大事小情,忙得整个人都瘦了。’这一听就知道是他妈的鬼话,汪行长现在就是个大胖子,如果现在还嫌瘦那么以前不就是一头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