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游无奈的望了王浩一“耗
,这古代人的书写方式跟我们不同,他们是书写时都是从上到下,从右至左,跟我们现在有很大差距。”
“游哥,你是不是拿反了,这书翻开的地方怎么在左边,你应该反过来才对吧,这书的封面竟然在最下面,太奇怪了。”看着方游手中的书,王浩十分的奇怪。
听着李老的话,刘胖的面
更加让人可怜了,汲古阁
晋,这本书可是他好不容易才收到的,而且视为珍品,想不到竟然输给了一个
小
,刘胖
有些
哭无泪了,这甚至有一
让李老别再说下去的念
,想说他心里越难受啊。
拿起这本有些泛黄的线装书籍,方游仔细观看着,封面正中央,徐霞客游记五个大字跃然而上,而最下面则是徐弘祖著,最为重要的版年份却是没有写上。
“李老,您看看这一行字是什么意思。”看了几遍,方游越看越迷糊,随即将书本拿给一旁的李老。
“梓字在古代译意为刻或是印,也就是说这本书是晋写的,从字迹与纸张来看,确是明代无疑,如果说识得这
晋是何人者,这确是一件大开门的
,但如果不识
晋此人,那么这间
最多只能算是尚未经过鉴定的古籍,刘胖
,你手段真不少啊。”李老笑着说
,然后又拿
瞥了瞥刘胖
。
“呵呵,方小友博学多才啊,由于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都是在竹简上刻字,竹简是一片一片的,只能从上往下刻写,所以古人就渐渐养成了跟现代不同的书写习惯。”李老惊讶的望了方游一,然后笑着补充
。
李老看了看上面的字,笑了笑说:“中国古代印刷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就是在明代,明代的
版商有官商与民商,官商有国
监与地方各级机构,而民间
版业更为众多,其中以
晋和他所开办的汲古阁最为
名,他先后刻书600余
,
晋刻书为历代民间刻书最多者,且比较喜
抄写一些罕见的书籍,缮写
良,后人称为‘
钞’,极受古书收藏者的重视。”
而第二行上写的江苏徐弘祖著方游倒还可以明白,徐霞客字弘祖,是江苏江人,可是第三行除了年代之外还有一个陌生的名字却
现在上面,明万历三十年,汲古阁
晋梓。
“李老,那这梓字是什么意思。”明白了汲古阁及晋的
义,方游指着最后的梓字说
,他想不到
晋竟然是一个民间
版商,
晋是明代的,这本书既然内
灵气,难
说也是明代的。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他是明朝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他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河北,河南等十六个省,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而在长途跋涉了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什么地方住宿,他都会持将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据传闻,他写下的游记文字将近二百四十多万字,只不过大多都已失散。
书籍一般都是向左翻开,而从这书籍封面的位置来看却是要向右翻看。
在三十多年的旅行当中,他几乎很少乘坐车,都是靠徒步行走,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和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风云相伴,几次
生
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方游了
气,果然这本书是明代的,不过后面的那些字却让他有些茫然了。
学时确实学过,很多人对此都耳熟能详,徐霞客也算是一位老熟人了。
最著名的几次旅途,则是他在武夷山大王峰时的经历,登上大王峰时,已然日落,下山寻不到路,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一路坠落而下,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足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留下来的经过他的后人整理,这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全文共四十多万字,足足遗失了二百万字,对科学界及文学界都是一个
大的损失。
刘胖苦着脸,向李老拱了拱手
虽然方游这样说着,可是翻开时,却习惯的向左翻,却是苦笑了一下,将书
向右翻开,第一行上写着徐霞客游记卷一,第四行则是游天台山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