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五章考古专家(2/2)

“我倒是觉得完全符合常理。”唐风老病又犯了,好在这不是文易,为首的中年人问唐风:“这位先生可有依据。”

“这桥不对啊。”一个考古人员说:“宣和七年怎么可能现横山郡的字样呢?”

陈彦一看这阵势,哪里还会不明白,他连忙拉开唐风,轻声对他说:“哎,我们得赶到他们前面去观,不然就没好东西了。”连一棵树都要移走,他们走过的地方还能留下什么呀。

佶,宣和七年也就是公元1125年,距今差不多有九百年。

这座桥修建于1125年,那么当时的地名就应该叫檀州,既然是檀州那就属于金国,谁那么大胆还敢留横山郡、大宋宣和七年的字样呢?正确的落款应该是檀州、大金天会三年。

唐风觉得奇怪,柳月是拍卖行的,她怎么有资格考古的行列呢?他心里想着,睛不由自主的望向她,她的的前挂着一块牌,牌上面写着:中国国家博馆实习研究员柳月。啧啧,真看不来啊,她还是一位考古学家。

“张教授。”柳月对中年人说:“这棵银杏树可以移走吧?2000多岁了,砍了多可惜。”

唐风说:“那时候通闭,中央政府的通告很难及时的传达到普通老百姓耳中,虽然已经沦陷了,但老百姓并不知情,所以他们还以为自己是大宋民。还有一可能,就是这座石拱桥是跨年度完成的。造桥立碑前,这里还叫横山郡,等到这座桥完工时,这里已经改叫檀州了,巧就巧在这座桥修建于1125年,恰好撞上了。”这个跟前面的孟法师碑拓本不一样,当时的孟法师碑立于长安,长安的老百姓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改年号的消息,但这座桥地边疆,老百姓不知局势变迁也是有可能的。

“嗯。”张教授,说:“我回去打个报告递给林业门。”

“嗯,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说话的是柳月,柳月说:“本来立好的桥碑应该被官府勒令整改的,但由于这个地方实在太偏僻,官府没注意,老百姓也就得过且过了。”老百姓才不哪个政权上台呢,他们最希望过好日,最怕折腾。

“也只能这么解释了,唉。。。”中年人叹了一气说:“这座桥估计是留不住了。”

“是啊。”另一个人也说:“这不符合常理呀。”

古代密云隶属于檀州,后晋天福元年也就是公元936年,臭名昭著、认贼作父的后唐大将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这其中就包括檀州。幽云十六州的拱手相让让古代中国彻底失去了北的屏障,长城几大要隘,山海关、喜峰、古北、雁门关皆落于敌手,汉民族漫长的苦难史拉开了序幕。

★上架日期已定,覆发誓这本书不会太监,请兄弟们继续支持吧!★

北宋宣和五年,就是公元1123年,金国将檀州归还给宋朝,宋徽宗改檀州为横山郡。公元1125年,也就是宣和七年,金国又侵占横山郡,再次将横山郡改名为檀州。

桥碑的背面密密麻麻的刻着一些小字,上面留有捐资建桥人的姓名并附上了一些歌功颂德的话。由于密云地偏僻,并没有现过什么名人,所以,这块桥碑没有太特别的地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