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实践和认识的
度统一,是基于微观认识论并通过自我
心健康来检验真理的。“
无为之事”是法治“行不言之教”是德治。只有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才能确保人类的和平及人生幸福。“
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世界上最科学的方法论,也只有真正
悟大
的老
才能揭示
这一哲学方法论。
万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万涌现而不躲避矛盾、推脱责任,真朴生成而不占为己有,追求有为而不恃自我之智,功成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自傲,功勋才永不磨灭。“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说圣人有功而不居功,人民却把功劳记在了圣人
上。
,以神圣的法律治国,国家必然有持久的繁荣和稳定。统治者的智力是有限的,法治的力量是无限的。“无为之事”,收获的却是无所不为的成果。与之相对的是“有为之治”,而有为之治是所有阶级社会所
有的共同特征,它
调的是统治者以一人之心或少数人之心
役天下人之心。有为的背后是个人英雄主义,是英雄史观。有为之治正是阻碍社会发展,产生历史悲剧的
源。
现在,人们对老的“无为”思想认识不明,是几千年封建思想的余毒在作怪,人民群众还没有真正觉醒的缘故。统治者的有为观念,必然导致官僚主义和个人崇拜,而官僚主义和个人崇拜又必然导致政治**和社会混
。
“无为之事”是言“治”“行不言之教”则是言“教”和“不言之教”相对的是设言施教。设言施教是统治者希望利用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观
行表面说教。有人说,言教只是一
语言游戏和思想控制的拙劣形式。这一观
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表面的说教不可能
及每个人的心灵,彻底改变并巩固所有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造就真正意义的人和健康向上的社会。“不言之教”则是通过每个人的自
练功实践活动去参悟大
,实施自我教育,并自觉自愿地摒弃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自我意识,使之逐渐统一到客观规律上来。所以“不言之教”所追求的教育成果是创造全社会的共识,形成共同的
德观念,因为世界的
本规律是至诚不移的。这一共识的形成必然成为改造现实世界的
大
质力量。“不言之教”实际上是将人类的品德修养付诸解放心灵、求证大
的实践过程之中,是对实践
于理论的认识。
“不言之教”关注的是人的灵魂,但又不同于宗教信仰。宗教信徒信奉的是上帝和真主的说教,说教即“言教。”值得辩明的是,佛教和教的
本,不属于宗教。宗教是讲世界是由唯一的神创造的,如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佛教和
教则不同,佛教是讲世人皆有佛
,人人可以修
成佛。所谓佛,是大彻大悟的人,而不是主宰世界的神。
教讲修
成仙,所谓仙,是通过自我修炼塑造
了与自我对立的
神的人,这一
神就是朴,也不是世界的主宰者。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成佛和成仙的人
,但他们要么是师徒关系,要么是同学关系,都是自
修炼的结果,他们之间只有境界的不同,没有
份的不同。佛教和
教虽然也
有太多的“言教”即鬼神说教的成分,但这只是后期的演化,其
本还是没有脱离“不言之教”奉老
为始祖的
教已经偏离了老学的宗旨,成为和佛教相通的
有
世思想的组织,但是,他们的
世思想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总之,世界上的一切宗教以及佛教、
教,都是老
朴学的未完成式,它们或
或浅地解释了对大
的认识成果,但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消除宗教,让人类文化归结到老
朴学思想上来,世界才会和谐有序,人类才能消除信仰危机,获得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不言之教”的宗旨,是要求万之灵的人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
,以严肃的、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通过自
实践去开启那个真实存在的既不属于上帝也不属于他人的心灵家园,并利用潜在的智慧,来指导人生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实现“小国寡民”的人间天堂而创造人生价值。“不言之教”,既使灵魂有所寄托,又不去为了灵魂得救而牺牲了尘世生活,因而是积极的、科学的、无与
比的施教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