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多谢先河提醒,我回去就跟大将军说去”后来果不然几天后王匡被任命河内太守,赴任之前王匡对李海是感激不尽。其实李海也没帮什么,只不过早先知道王匡日后就是这河内郡的太守。鲍信这个时候刚好也来向李海辞别,李海告诉鲍信,你在我青州的边上,没事就可以去我青州玩玩,有什么要求你直接到青州来找我。鲍信听了高兴的到济北上任去了。
而李海在这几天也没闲着,和沮授一起打着招募下属赴青州任职的幌子,在洛阳城大肆招募人才。临走之前李海还想在洛阳搜刮一番,这次李海不象龚景当初,没人愿意去青州,因为那里很混乱。但现在不一样了,青州已经比较安定,还有很多人冲着李海的名气而来,一时间在洛阳城很多文人贤士前来相投,这其中有些的确是有点本事,还有很多是官宦子弟,只不过想去青州混个官职,对于后者人李海一律拒绝。几天下来,李海只接受了两个人。
早上,洛阳宫内的晨钟敲响,新的一天开始了,李海还没起床,就来了一个人找他。这个人就是是这次跟随李海出征过的北军校尉吴匡,此战西凉,就他没有得到封赏,内心肯定不是很高兴。他表示愿意辞掉洛阳的官职,跟随李海去青州。李海一开始不敢答应,怕万一招若了何进,说自己挖他的墙角,但是吴匡表示可以等李海离开洛阳之后自己再挂冠前往青州,这样就没人知道,李海听了也就答应了,吴匡跟随自己在西凉作战,能力是有目共睹,可能因为他也不懂得送礼的老套,所以没得提升。或许是何进对他还不赏识,或许他自己根本就不愿意再呆在洛阳这个一潭浊水的地方。
黄昏的时候,宫内的大鼓又发出咚咚的响声,表示天已经黑了,进入了休息的时间,这就是古代报时所谓的晨钟暮鼓。巧合的是,这时候又来一个人要求见李海。李海吩咐下人把他请近来,一看不认识,这个人三十岁不到,身穿紫红色的锦袍,四方大脸,更令人醒目的是他脸上有一块很大胎记,卧蚕眉,眼睛不大但是十分有神。三寸的美髯飘于胸前,象个文官的样子。见过礼后来人报出了自己的姓名,此人正是当朝的守令官荀彧荀文若,对于他的到来李海觉得这才是本次招募的对象,荀彧德才兼备,是三国的杰出名士,就沮授都可能比不上他,没想到荀彧也会看中自己,竟然前来投靠。荀彧荀文若,颖川郡颖县人,祖父荀淑当过县令,父亲荀琨做过济南的相国,荀琨于七个叔伯都是才子,号称八龙。荀彧的叔父荀爽后来做了董卓时期朝廷的司空。荀彧在本郡被举为孝廉,来到这朝廷做守令官。其实洛阳的局势荀彧何尝不清楚,所以他想离开这个日后混乱之地,投靠一位明主。刚好看到了这青州的招募下属的文告,在他看来,这位新任的青州刺史是本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州刺史,在他身上有着耐人寻味的神秘感,既然自己打算离开洛阳,何不跟随他去青州看看,看看这个人到底有什么本领。于是前来报上名来,这个时候的荀彧并没什么名气。当李海一听到荀彧的名字时,立即把荀彧迎到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