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两宋时期医学家传记(2/5)

林亿,生卒年不详。里贯失考,官朝散大夫,光禄卿直秘阁,于医术,嘉祐二年(1057)宋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林亿为主要校正者之一,他先与掌禹锡,苏颂等校定《嘉祐补注神农本草》20卷,熙宁年间(1068~1077)又与保衡、孙奇、孙兆等人共同校定和刊印《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玉函经》、《脉经》、《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冀方》、《外台秘要》等唐以前的重要医著。

七、林亿

掌禹锡(992~1068),字唐卿,北宋许州郾城(今河南郾城县)人,天禧士,历官州司理参军、尚书屯田员外郎、井州通判、集贤院校理、崇文院检讨、光禄卿、直秘阁学士。官至太宾客,博学多闻,好储书,于《易经》、地域、医药诸学均有研究,著述颇多,曾参与编修《皇祐方域图志》、《地理新书》著有《郡国手鉴》等,嘉祐二年(1057),奉敕与林亿、苏颂、张等共同修订《开宝本草》。掌禹锡等又会同医嘉宗古、朱有章等,以《开宝本草》为蓝本,参考诸家本草行校正补充,编撰《嘉祐补注神农本草》20卷,于嘉祐五年(1060)成书。

十、唐慎微

许希生卒年不详。宋。河南开封人,初以行医为业,擅长针灸,后来补翰林医学,景祐元年(1034),宋仁宗患病,侍医屡次药无效。冀国大长公主听说许希的名声,就推荐他诊治。许氏认为应针别心下包络之间,经针刺三次而仁宗病愈。于是许希被任命为翰林医官,赐绯衣、银鱼及金币。许氏用所得赏赐,在开封城西隅修建“扁鹊庙”并在庙中从事医学教育工作,当时很多人纷纷随他学习医术。后来,朝廷就把太医局设在庙旁,许希后官至殿中省尚药奉御。著有《神应针灸要诀》1卷行于世,今佚。

九、陈承

唐慎微,约生活于11~12世纪间,字审元。原籍蜀州晋(今四川崇庆),于世医家,对经方有研究,知名一时。元祐年间(зZc袼Ю疃瞬之招,至成都行医,居于华眩康笔背啥几东南郊),遂为华人。唐氏虽语言朴讷,容貌不扬,但睿智明,医术湛,医德尚。患者不分贵贱,有召必往,风雨无阻。为读书人治病从不收钱,只求以名方秘录为酬,因此学者喜与游。每于经史诸书中得一方一药,必录而相咨。从而积累了丰富的药学资料。为唐氏编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增广见识,提供了有利条件。1082~1083年间,尚书左亟蒲传正看过该书初稿后,要保荐唐氏

陈承,生卒年不祥,北宋元祐间(1086~1093)以医术闻世。祖籍阆中(今四川阆中),为宋初名相陈尧佐曾孙。陈承幼年丧父,与母移居辽淮间,靠行医持家。临证多奇效,喜用凉药,远近闻名。陈承曾将《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图经本草》合并,附以古今论说和个人闻见,于元祐七年(1092)编成《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23卷,陈承还参加了大观年间(1107~1110)《印剂局方》的校正增补工作,官至将仕郎措置药同检阅方书。

五、许希

行了一次系统的总结,对宋代及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针灸铜人的设计和制造,更是医学史上的一大创举,两铜人作为最早的人模型和针灸直观教,在医学史上有重要意义,王惟一为此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六、掌禹锡

郭雍(1106~1187),字和。祖籍洛(今河南省洛市),儒门,其父师事程颐,对《周易》研究颇,郭雍能传其父学,通于世务。隐居峡州(今湖北省宜昌),游狼长杨山谷间,自号白云先生。乾年间(1165~1173),经湖北帅张孝详荐于朝,旌召不就,赐号冲晦士。孝宗知其贤,常对辅臣称他,并命所在州郡岁时致礼存问,后又封为颐正先生。郭氏笃好仲景之书,研究日,因于《伤寒论》已有残缺,于是采《素问)、《难经》、《千金方》、《外台秘要》诸书所论,及朱肱、庞安时、常之等诸家之说予以补充,于1181丰撰成《伤寒补亡论》20卷。

八、郭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