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百三十七章闲着也是闲着(3/4)

还真是不多。一个个新的技术产品,总会影响到相关的市场,总有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愿意和叶韬合作的,固然能够获得诸多利益,迅速成长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围绕着叶韬和叶氏工坊的庞大利益团体,甚至于国主谈晓培也是这样的团体里的一员,但必然也会为叶韬树立各种各样的敌人。这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现在,这个童军营的项目,却是非常难得地得到了各方面的赞赏。而在各方的推进与制衡下,反而和叶韬预想中的童军营,非常相近。

北辽的历史,没有能再翻过一页。到了十二月里,池先平已经先在燕京西北方和云州方面的部队,镇宁关方面的部队三方会合,随即包围了燕京。在围困了燕京仅仅三天之后,北辽国主亲身出降,将代表王爵的节杖交给了池先平,除了善待北辽百姓之外,没有为任何人要求任何事情。他其实也明白,这是迟早的事情,北辽本来就是四国中最弱的一方,而东平现在毫无疑问是最强的。虽然有忠臣猛将一直顶着压力,但他们无法动摇东平的决心,本身的能力上比起东平新兴的这一代也的确有着差距。两国的差距是越来越大…他当初或许还存着侥幸,希望东平会因为不舍得付出太大的损失而放弃。但随着两次会战北辽大批精锐部队被歼灭,高森旗战死,北辽再也没有抵抗的能力了。在朝堂上,当一位文臣提出无论如何要坚持过完这一年,让年号再翻过一页的时候,他终于是大彻大悟了。

北辽最后一代国主恢复家族旧姓,而不再使用当年大唐朝一统时被赐的姓氏,连名字也重归族谱。北辽末代国主陈泽隆,旋即乘坐舒适的马车一路前往丹阳。池先平已经保证过,东平会善待北辽百姓,会善待北辽国主一家。虽然不可能保证陈家富贵如昔,总得和以前有所区别,但至少能将陈家,当作是东平重要的大世家,一视同仁。甚至于陈家的子弟如果愿意出仕,东平方面也可以安排在北辽疆土之外的地方任职。三十年之后,陈家子弟不得在北辽疆界任职的禁令也会取消。池先平已经被任命为辽疆经略使,而在那之前,他是东平的太尉,这样的身份作出的保证,让北辽上下松了口气。东平方面的态度是非常坦率的,而对待陈家的方式,也颇为优容。那些觉得自己更无足轻重的臣子们,也纷纷放下了心来。至少是不会有大清洗之类的事情了。虽然稍后对北辽诸多世家的甄别处置必不可少,但灭族之类的事情,想必是可以避免了。这着实让北辽上下松了口气。

池先平开始着手整顿北辽降兵了。作为曾经的太尉,原本就是负责组建和管理军队,这种业务自然是非常娴熟。现在没有必要在燕京留太多的部队,那样摆明了对已经降了的北辽不信任,很难获得人心,池先平在燕京只保留了三万军队,其中两万天璇军,一万是部族精锐骑兵。天璇军、镇宁关守军和其他的部族部队,他也只留了一共五万人,用于驻防北辽辽阔的国土。其余部队,完成修整之后就返回所属驻地。然后,原来的北辽部队就在被不断地筛选、整顿和训练。原来的指挥体系自然被打破,军官将领也都换了一茬,暂时来说池先平并不太重视将领的作战指挥能力,而更看重那些品性端方,而又对东平有些好感的军士。现在,他需要的首先是稳定,其次才是战斗力。再说了,由于原来北辽的军队训练体系和东平完全不同,在北辽的体系里管理军队的能力强的人,到了现在可未必很适用了。就按着思路,池先平在一个月里整顿出了十万新辽军。开始逐渐接手防务,并且进行一些清剿盗匪的行动。在大战之后,败兵形成盗匪,几乎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尤其是这种灭国之战,那些忠诚于北辽的将领啸聚绿林,可不是一般的麻烦。但池先平让飞艇部队配合地面部队,加上还有特种营、情报局提供充分的情报支持,加上池雷经常莅临指挥,每战必胜,倒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小战斗,不断收拢着军心。而掌握了足够的,能够控制住的战力,北辽越发安定了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