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一四五上香(2/3)

好不容易空闲下来,他才有机会到伯爵府拜见张保,托对方在自己外放后照看小院。张保快地答应了,而且在言谈中还暗示自己不会为他谋缺,要他自己努力,日后两家就当是朋友来往,不必再提幕客东主之类的话。

其实他们夫妻二人倒是有些冤枉苏先生了,苏家人如今天天忙得不行。哪里有功夫去别家作客?

张保从没想到这些,只是觉得苏先生给他过许多好主意,希望报答一下罢了,如今听了妻这一番话,才觉得苏先生近日上门少了,未必完全是忙碌的缘故,只怕人家心里真有这个担心。然而他听到后,已发觉有些不对:“为什么不和那几位大人亲近?我再过大半年就要起复,与他们来往有什么不对么?”

佟氏皱皱眉,仍轻声劝:“夫君糊涂。你是皇上的臣,如今又在家丁忧。就算与陈大人有些情,又能帮上什么忙?你以为没人给陈大人他们打招呼么?既然连我家里都知了,这事只怕早传去了。凭陈大人的本事,定有脱地妙计,咱们只静静旁观就是。别忘了。你再过大半年就要起复,可别让人抓住了把柄,反误了自己的前途。”

之后张保仍旧过着悠闲的生活,隔几天就回房山料理一下产业,静候苏先生的消息。

苏先生本就是个聪明人,当然明白张保话里地意思,心下激。他跟张保在广东近四年,早已积下几千银家,得了张保赠宅,不久又有官职,他已没什么所求了,只盼着能在任上大展手。张保一家的为人,他是了解地,完全没担心过会被制肘,但张保的兄弟和侄儿们,却是难说,要是以后他们真地胁恩图报,自己也很烦恼。但张保如今说了这样地话,意味着自己和自己将来的女都不会是伯爵府地门下,起事来自然少了许多麻烦。

佟氏自然是应了,等那拉氏离开后,便把这事告诉了女儿。淑宁很兴,自回京后就很少门了,现在有机会去散散心,还可以顺

原来喜塔腊氏怀后,她母亲十分关心,常常到城里各大寺庙去祈福。明日她打算去白塔寺上香,想请芳宁一起去。那拉氏听那传信的婆说,是因为他们家姑也跟着去,想到芳宁是人家未过门的媳妇,去是应该的,但不好单独前往,便过来求佟氏,让淑宁陪着走一趟。

佟氏打量着周围没有人在,才悄悄对他:“我嫂昨儿来看我,替家里带了几句话,说是有御使参了陈大人几本,都被皇上扣下了,但看情形,用不了多久就会被翻来,叫我们小心些,别被卷去。”

张保沉片刻,:“既有这事,还是给陈大人他们打声招呼的好。再怎么说,我早就被视为他们那边的人了。”

幸好他一向是个聪明的,留了个心,在那“叔叔”旁敲侧击这院日后的归属时,透这是他从前的东家“借”给他住的,并不是他自己的产业,因此,一但外放,就要把院还给主人了。看到那“叔叔”失望的神,苏先生心中暗暗好笑,又悄悄知会妻与阿松,对外一律说院是借的。

张保听了觉得有理,便抛开送礼请托的计划,只在家里看书写字,既不与官场中地朋友来往,也不苏先生谋缺之事,免得两人间生了嫌隙。

那位远亲。说是同族,其实就只是他两岁那年见过一面罢了,如今人家仗着个叔叔的名份,带了全家在他这里赖着不走,他却没法可想。作为正在候缺的官员,他要顾虑自己地名声,因此不能地把人赶去,只好一边忿恨,一边虚与委蛇,同时还要担心自己一但外放,这座小院就会被那个“叔叔”占了去。

定没想到这些,便接着:“再说,你既是闲赋在家,就不要和官场上地人有太多往来,送礼请托之类的,被人传去对你名声也不利。陈大人手下的几位,都有人盯着呢,你还是不要太亲近的好。”

苏先生再三谢过张保,张保只是微笑着说些日后要忠君报国的话,两人心下明白,相视一笑。

一日,佟氏正在看账本,那拉氏上门来,有事相求。

也不知是谁发现苏家住在那个小院里的,没有了大人家地门槛,以前那些趋炎附势的所谓亲友。知苏先生如今中了士,通通都上门来了。甚至连那位河间府的远亲。也真个卖了屋上京来投靠,让苏先生痛不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