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董俷留在宛县,苦战反贼后,又冲出重围是因为保护他地缘故。而薰俷呢,只是觉得他到宛县不过是恰逢其会。说穿了,是为了自保,而不是为别人。
至于庞德公,则以为董俷这样做,是忧国忧民,实乃大汉忠良。
反正三个人三个想法,又都不去说破。自然就会产生了一种非常美丽地误会出来。
感觉到老爹的目光,董俷也有点莫名其妙。
但何老太公既然说出了口,他想了想,也没有解释。就让这个误会,继续美妙地存在下去吧。
“这个嘛…”
薰俷可不敢夸海口,保证反贼不再起复。
求救似的看了一眼庞德公,庞德公想了想,突然说了一句:“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什么意思?
“俷公子宅心仁厚,实大善人也。可反贼虽说是受了蛊惑,却也不免有居心叵测之人混杂其中。依我看,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饶。久闻凉州地广人稀,又有羌人时常作乱…不如这样,可命之戌边。当年皇甫规曾有献策以收拢流民,与羌人混居,慢慢同化他们,平定凉州的羌乱。只是凉州苦寒,人们不愿迁移,故而难以成计。”
薰俷脑海中灵光一闪,似乎明白了庞德公地意思。
“不错,这些反贼也是经历过战阵的人,令其戌边,一方面可以增加边军的战力,二来可以增加凉州汉人的数量。此乃一举两得的好事,父亲,您就同意了吧。”
何老太公说:“老朽可以请小儿代为求情。”
这已经老太公给了董俷天大的面子,虽没有保证一定能成功。却也算是一个承诺。
老头子有这种想法,也有为自己考究的因素。
年纪越大,就越是怕死。能活数万人性命,也是一场功德。
说不定恩泽子孙,让老何家的气运更加长久。而且,也算是还了董俷一个人情。
李儒一蹙眉“可现如今关键在于…粮草。”
秦硕说:“南阳虽然遭受洗劫,可一两天地口粮还能凑足。荆州素来不缺粮草,只要能撑过这几天,我愿邀请荆州大族。捐些粮草出来,以供这些暴民迁移凉州。”
这里面。同样也有秦硕的计算。
南阳土地肥美,人口不少。而且经历洗掠之后。各方面都要重建,需要大批的粮草。聚集在南阳的反贼,有七成是本地人。以安置暴民为借口,正好可以敲那些大族一笔…一为保家安民,二可以把空出来的土地卖出去,还能还董俷一人情。
到时候,只需要支付一小笔钱粮。就能换来更多的物资。还不沾麻烦,何乐不为?
这一转眼的功夫。大厅里的人就转了无数个念头。
就连董卓和李儒也在盘算着如何从中赚取好处,唯一没有考虑这些的,除了庞德公之外。也就是薰俷一干人。
见此事已经有了眉目,董俷的心事也算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