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七百二十九章 读书人的第二条chu路
“这和国子监没落的原因有关。”
崇祯皇帝对于钟进卫这回答gan到很是奇怪,他不由得问dao:“钟师傅,国子监没落不是因为朝廷拿它来敛财的原因么?现在朕既然已知dao这情况了,就绝不会再这么zuo。”
只见钟进卫微笑着摇摇tou,然后才回答dao:“陛下,国子监没落,虽然纳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科举的兴起,所有高官,甚至是较低一级的职位,也都要进士科chushen的读书人才能chu任,这是国子监没落的最gen本原因。”
“也就是说,国子监chushen的读书人,在开国几十年之后,慢慢地其地位越来越低,最后只能去zuo小吏。看不到从国子监chushen后的希望,有才能的读书人自然就摈弃了就读国子监。”
崇祯皇帝听得眉tou一皱,ma上反驳dao:“不对,就算国子监chushen,也一样可以来考进士,从而谋求一份chushen啊!”钟进卫听了,嘴角一裂,无声地笑了下,才对崇祯皇帝说dao:“陛下,臣还没说完。”
“是朕着急了,钟师傅接着说。”崇祯皇帝一听,有点不好意思,脸se微红dao。
他在心中暗自再次告诫自己,zuo君主的一定要沉住气。不过好像每次和钟师傅谈起事情,就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陛下,之所以读书人不走国子监这条路,是因为有了一条更好的路可以走。在大明开国几十上百年之后,民间的书院就渐渐兴起。臣查了下资料,到万历年间建立的书院共有一千四百三十五所之多。也就是说,大明的府州县大约有九层以上都有书院。”
钟进卫说到这里,赞了句dao:“大明的书院之多,哪怕唐、宋都远远不及,真是了不起!”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微微有点自豪,不过没有表现chu来,只是继续认真地听着钟进卫说话。
“到了后来,官府开始参与进这些书院中。有些地方的书院山长直接由朝廷任命,地方书院的考试甚至由当地县令来阅卷。各地书院从一开始包nang万象的讲学变成了专门研究科举,因此有志科举的读书人都去选择了书院而非教育质量日益差下去的国子监。”
钟进卫说着,崇祯皇帝听着。这些事情,应该是他这个主人来讲给穿越而来的钟进卫听。现在却是相反,他是越听越惭愧。
在解释了崇祯皇帝刚才的问题之后,钟进卫把话题又拉了回来,接着dao:“因此,如果要重新an照以前的模式重振国子监的话,就不现实了,这主要ti现在两方面。”
“一,有才能的读书人因为有更好的选择,因此他们不会选择国子监,这国子监生源的质量就是一个问题。”
“二,就算国子监里面的监生在恢复积分和历事制度后,能达到了要求到吏bu去听调zuo官,还是只能zuo一个小吏,这显然不是有才能的读书人所希望的。”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试探着问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