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十一章初战告捷(2/2)

“肯定有问题,我们是以山贼的模样攻这里的,说怎么也会派支军队前来剿才对,再怎么迟钝也不至于到这地步吧。”想到这里,赵抗传下军令,大军尽快开离开这里。

夏军受挫之后可能会老羞成怒,发动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再考虑到西夏并不是赵抗设想中的大敌,在打扫完战场后的第三天,赵抗便下达了向金国境内转移的命令。由于首战即大获全胜,军士气昂,而他们对赵抗的信心也一步增。那些投降的夏兵虽然还有些军心不稳,但随着他们离西夏越来越远,逃走的心也渐渐淡了,而军的公平则是令他们死心塌地卖命的更重要原因。

越过国境之后,赵抗迅速挥军攻陷了临近的一座县城,该县城兵力不足千人,且多为老弱,城墙也显得低矮破旧,大军几乎是无损攻下。赵抗不打州郡而选择县城下手,一来是目前手中实力有限,还不想一下引来金军主力;二来是想试探一下金军的反应,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可没想到一个月过去后,县城外的农民都开始收割起小麦来了,而大家连金兵的影都没看到。

战胜之后,赵抗却发现一件好笑的事情,这场战斗中表现最为勇猛的孙磐居然没有个人斩首数。原因很简单,被他狼牙击中的敌人,几乎全碎骨,又哪有鼻可割啊?但赵抗也不愿现有功不赏的情况,便安排了一个手矫健的亲兵专门为其记录,这一规矩后来扩展为所有营级以上军官,都会派一个记录员,而平时他们还要照料长官的生活,以减轻他们的负担,这也就是警卫员制度的由来。

不过赵抗现在虽然还没找到这个解决方法,但是在实战中军却比他们遇到的金军更为勇猛,这是因为对军队来说,公平往往比效率更加重要。频繁现的不公会令军队的士气极度低落,而一支士气全无的军队,就算以击弱,也是很难取胜的,这在历史上有太多的例证。

这次战争没有的攻击目标与时限,但目的却很明确,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削弱金国的国力,以延缓金军未来可能的南下,利于南宋经济的发展和组织向南洋的扩张,当然这些话赵抗是不会对手下讲的,毕竟组织的存在现在还要保密。

但这样一来,很可能会现虚报战功的情况,赵抗便又设立了临时记录员来行监督。所谓的临时记录员,是赵抗在每战之前临时指定,但人选是谁,那些将军是不知情的,这样一旦他们记录的数据明显小于将军们上报的数据,便说明虚报战功了。但不如何,战场上即使是割鼻,也势必会浪费时间,影响本方战斗力。但若不计算斩首数,又不能到公开公平,赵抗犯难了相当的时间。直到日后新增了“任务功勋”的概念,再规定只有上面传下命令后才允许士兵割去鼻记功,这一问题才得到了基本的解决。

一过程中居然没几个人拿到兵后反抗。赵抗看着前的惨象,微笑着对边的军官们讲解“你们看到了吗?我给了他们一活下去的希望,他们就不能再齐心反抗了。当初金军也是用类似的办法瓦解我们的抵抗的,你们也要多学着啊”说着赵抗看着东方初升不久的太叹了气,便不再说话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