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百三十九章(4/7)

话所回来,卫宁也真觉得这个家伙很讨厌,在原本的历史上,投奔了曹操后,很少见到他冒出来给出什么惊世之略,低一网,二能再低调了,但偏偏当年的时候就老给曹操添堵,剔豁。曹操一个爱将,一个长子。

而现在换了他来尝试贾诩这种极其让人无语的品行,幸好当年也只是给河东造成了一些麻烦,如果是如同曹操一样的下场的话,卫宁怕是杀了这个家伙的心都有了。

所以说,贾诩冉然也是当世顶级,但是这样一个家伙,也是绝无可能成为河东谋士集团的魁的。

又如同其他人来讲,陈宫资历够使够了。但是显然也有不少人很乐意挑战他的权威,田丰那个硬面人更别提了,除了让人害怕,还真找不到团结所有人的可能,而如刘晔等人,才华出众是不假,但没有那种卫宁希望的大家长的气质。

偏偏,如今被他压制住的孙曹,却人手一个这样的人。

曹操的荀彧,孙坚的张昭,两个人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阵营魁,有他们两个在,就足够分担掉无数主君的压力,而他们的地位,才干,气质又具有那种领导百官的能力,放到大汉来说,就是承相,放到大明来时候,就是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统御百官,治理天下。

正是有荀彧和张昭这两个人的存在。所以曹操能够将大半的精力都用来和河东对抗,即便后方都已经乱得不成样子了,却依旧没有爆出什么动荡的迹象,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人,号称王佐的荀彧,荀文若!他一个人就足够将后方经营得稳如泰山,即便其他人捅出什么篓子。他都能充当一个及时的救火队员。将情况稳住,王佐之称,在卫宁看来,绝对不是夸赞,这只是一种事实而已!

而张昭,卫宁觉愕同样是不逊于荀彧的,内事不决问张昭,这已经是无数人耳熟能详的话了。他也如同荀彧在曹军中的大总管地位,在江东,他当仁不让的成为谋臣之长,也正是因为他的存在,让江东的稳定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团结力,将所有谋臣拧成一股麻绳支撑着孙坚在北方的征战,支撑着江东对山越的平叛,还压制住任何反对,不和谐的声音。不单单是如此,最难能可贵的是。张昭不单单在支援战争中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管理能力,而进入战火中的江东展,却更是没有放缓增长的度,这才是张昭那可怕屈一指的内政能力。在战争状态中还能快的展民生,这已经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了。

相比较起这两个人的存在,河东的相形见拙也就越明显了。

卫宁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格的百官之长,所以当翼州出现问题的时候。只能飞报给他,他再从中定夺应对,所以当雍州内需耗尽的时候,也没有任何措施来进行虚弱期的反弹,”

河东一直只是靠那么几个人分别治理各州各地,如吕虔,如刘晔都是这些人撑起了河东的快展,他们个人能力相当出众,可是没有一个有效的统筹,还是输给曹操和孙坚。以至于这两家在河东快展的时候,还能保持着足够的力量进行抗争,以至于现在战争竟然还会陷入僵持阶段。

要知道,以整个,北方。十个州的力量来压制,都还打成现在这样。不免让卫宁有些丧气。另外个时空。掌握了雍州,关中,充州,豫州。徐州,青州的曹操都被袁绍这个北方霸主压着打,甚至都差点萌生了投降的心思呢!虽然很大部分原因是曹操才经历过无数大战,而关中。雍州,青州等地都是百业凋零给不了他帮助,袁绍确实养精蓄锐多年又比败给卫宁的时候地盘更大,兵源更加充足。但归功那场战争,不难看出,荀彧在其中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可以用句私心的话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曹操官渡之战的决心,没有荀彧,也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没有荀彧,也就没有击败袁绍之后飞的扩张。

一个承相之才的作用,或许在当初的割据时代并不重要,可是当局势已经明朗了之后,就显得尤其重要。他们有天生的领袖魅力,让群臣折服听从他们的调度,他们更有天生的才干,有效率的利用手上的资源并且将之作用以最大化,统筹所有事务,变成一种有规律,有章法的行动,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曹操有荀彧,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即便是许多次偷袭,都没能动摇他的根基,而日后的赤壁之败。也正是因为底子坚实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战败也不会让北方乱了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