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大个阵仗。别说后来那些史学家猜测纷纷,就是当时的号称老谋深算的那些人又有谁清楚?
日落时分,我们还在才吃过饭,陈统领进来,附在胤耳边说了几句,又走了。胤的脸色铁青:“真是一对好兄弟啊!”我一问,正好四处没人,胤告诉我,今天给胤送行时,胤居然趁着敬酒的机会,当面和十四说什么争取早成大功,得立太子之类的话。
我咯咯笑了几声,待看到胤越来越黑的脸,赶紧道:“你不觉得胤越来越象第二个胤吗?而且他本人的性格还比胤要张扬。太子嘛!好像很远的样子,不过,这个十四弟可是当大将军的料啊!嗯,好像很早就听你提起,说他小时候就一直期望当大将军。在年将军的雄才大略的辅助下,他一定可以向皇阿玛证明,他是个再合格不过的将领。”
胤听了,似乎锁了一下眉,随即又展开:“就你鬼主意多!”我冲胤甜甜一笑,嘿嘿,不是我鬼主意多,而是后世对你继位的揣测颇多,顺带着研究康熙晚年心思的人就多,我只是借用一下而已。
于是,当五十八年夏,胤到达西宁后,取得第一场小捷时,胤原准备好了大夸特夸胤乃将军之才的奏折,却不料,胤提前一步,上了几乎同样意思的折子。胤手里的也就没有递上去。
撇开弘历引起的意外不谈,年羹尧又远在千里之外,与胤两人的关系倒也一如既往。随着胤所谓的小捷,年羹尧的密信也送到了胤手上。信中陈述了所谓胜仗的真相,是一个年羹尧曾经提过的叫岳钟琪的年轻副将,成功招抚了里塘,巴塘等地的人,导致部分敌军临阵倒戈。年羹尧直言,这岳钟琪虽只是个捐纳的同知出身,但生性好武,熟读兵书,颇有将才,这几年故意接近,两人感情颇好,他也曾暗示过岳钟琪,有九成把握将其招揽到胤身边。
胤自是心喜,说实话,因为一直抱着不争即争的策略,朝中倾向于胤的也多为文臣。隆科多虽然身居京城武官要职,但有索额图,明珠的前车之鉴,却是不敢明着支持胤的,皇子的舅舅也不好为啊!年羹尧很得康熙另眼相看,不但同时总督,巡抚一人兼任,同时又有比这个文臣身份还高那么一点的定西将军之称,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绝对历史上也少有的从一品武官兼正二品封疆大吏的文职。
弘历说的或许只是在年羹尧对我的态度上,告诉胤他是利剑,用得不好会伤己,但从无论朝廷大局或长远考虑,他这种人确实是一把名剑,锋利异常,好用却要有能够驾驽的能耐。
随着那个小捷后,前线似乎一直处于胶着状态,但也算不上坏。康熙五十九年七月,在几位将军的精密布置下,清军一下子以破狼之势,打破僵持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