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逐渐地步入正轨。
…
辰州城西,石坪村校场
晴空之下。鼓声隆隆,军旗猎猎。湖广镇钢锋营与破军营正在进行战阵操演。随着一道道命令传下,数千将士时聚时散、时分时合,不断变化着各种阵型,方阵、长蛇阵、锥型阵…整齐而又不失灵活,全军上下如同一人,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校场边上,庞岳一边观看一边与陈英交谈。
“对了,先生家中一切可好?”对战阵操演的讨论告一段落之后,庞岳问道。
陈英就是常德府人。年前抽空回了趟老家,直到过完了年才赶来辰州。之前据他自己说,他自幼父母病亡,是由伯父一家抚养长大。家中虽已无父母兄弟,但伯父伯母的养育之恩却时刻不敢忘怀。再加之已离家数年,故而年前不能不回去看看。
“有劳大帅挂念,在下家中尚好。”陈英说道“伯父伯母虽年事已高,但身体还算康健。几个堂兄弟也都是质朴友善之人。呵呵,就我这狼荡性子,整年在外游荡,倒也没伤了兄弟情分。只是每当想到自己不仅不能在伯父伯母身边尽孝。反而要惹得他们牵挂,我这心里便是惭愧之至。”
“先生不必对此挂怀,每个人都各有其处世之道。先生天性豪放,喜好游历也无可厚非。”庞岳笑道。“至于尽孝道,辰州离常德不远。以后大可时常回去看看。”
陈英笑了几声,点了点头,刚才的那点不快已无影无踪。没过多久,话题又转了回来:“自从来到辰州,终日耳闻目睹,我对大帅的建军、统兵之才更为叹服。平心而论,如今的湖广镇不仅在大明堪称翘楚,与鞑虏的八旗精锐相比也断然不会落下风。只是有两处却可谓瑕疵。”
“先生是指哪两处?”
“哈哈,这两处或许大帅也已意识到。若果真是我班门弄斧,也请大帅勿要见笑。”
陈英嘴上谦虚得有些过头,庞岳却丝毫没有小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对这位新幕僚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说实话,论内政治理,陈英不如田世尊,论具体的战场策划,他也不如张云礼,但其在见识与胆略上的耀眼光芒却足以遮盖这一系列不足。荆州决战前的布局自不必说,之后的出让荆州、收编王、郑两部,最初也是出自此公的提议。当时,对于王光泰、郑四维两人会不会甘愿归顺,隆武帝会不会给这个收编的名义,庞岳自己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陈英却是早早地下了结论:此事必成!
经过了这么多的事情,庞岳不得不承认,在见识和胆略方面,自己也就是凭着穿越者的优势才能勉强与陈英打个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