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唐王登基(2/2)

听完庞岳的话,隆武帝不由得。庞岳说得没错,自六月十四日潞王朱常淓投降,清军兵不血刃攻占杭州之后,多尔衮认为大局已定,便下令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着手准备北撤休整事宜。就在不久前,英亲王阿济格已经带着近半主力返回北方,豫亲王多铎也已将其余的八旗主力集中到南京一带,就等多尔衮派来接替的内院大学士洪承畴、多罗贝勒勒克德浑一到便率军北撤。现在江浙一带的清军,多为最近归附的明朝降军,战斗力有限,一时也不会大举南下。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初,新成立的隆武朝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但若想趁这段时期发展实力,那就势必要采取些积极措施以抢占先机。

*****

听完二人的表态,朱聿键沉了一会儿,开:“嗯,你二人的想法,朕都知了。你们心忧国事,其心可嘉。但此事重大,朕会尽快和内阁几位大人商议一下,一有结果便会告知你们。”

得行,庞岳和王东日便跨上坐骑直接城回山大营。

各路抗清义士,收拾民心,把这些广袤区域彻底划朝廷的掌控之中。唯有如此,朝廷才能获得充盈的兵源和钱粮来源,驱除建、光复河山方能不成为一句空谈。即便朝廷力量一时有限,那至少也应该派遣力量抢占几战略要地,以免在建再次南下时手足无措。微臣不才,愿领兵闽省,为陛下镇守一地,防备建!”

虽然还没有消息传过来,但作为一名穿越人士,庞岳知,这时的江城恐怕早已经被清军重重包围。誓死不肯剃发投降的全城军民在阎应元、陈明遇的组织下据城而守,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内心的不屈。七月一日,清军将以汉刘良佐为先导,开始全面攻城。虽然江军民大义凛然、一致对外,但以一城之力对抗数万如狼似虎的建和汉军,实在是有些势单力薄。如果历史的发展不意外,江会在八月二十一日告破,全城军民几乎全遇难,最后仅剩“大小五十三人”在这一时期与江有着相同遭遇的还有嘉定城,为了维护汉家衣冠汉家发,全城军民亦据城抵抗,最后遭遇了同样的悲惨结局。

但痛骂过自己之后,庞岳又不得不承认,个人的力量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历史的走向,势单力薄的自己若不暂时随波逐,那就只能被打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可怜的殉葬品。

唉!明明知悲剧即将发生却只能在一旁看着,穿越者的最大痛苦莫过于此了吧!看着已经逐渐消失在远丘陵后的那一红日,庞岳发了一声无奈的长叹。

接下来,朱聿键又仔细询问了庞岳和王东日关于军中的情况,募兵募得如何,粮饷是否充足等等,两人一一作答。当得知他们手中的粮草不够时,朱聿键又保证一定督促尽快拨付,让两人大受动。

有时候,庞岳也在心中痛恨自己,虽然自称要挽救华夏民族,但从穿越至今,却几乎一直在逃跑中度过,先是从荻港逃到杭州,再后来又杭州逃到福建!而每次自己都能找到堂而皇之的理由:留得有用之,伺机复仇!呵呵,好一个留得有用之!想必当初洪承畴、吴三桂们都是这么想的吧!哈哈,庞岳,你真是个“英雄”!

面对这样的悲剧,面对那些孤军奋战的英雄们,我能些什么?庞岳无数次在内心拷问着自己。但冷静地思考过后,他却痛苦地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了。说实话,庞岳很想立赶到江,见到自己前世无比崇拜的那位民族英雄阎应元,跟他并肩作战,亲耳听他对汉刘良佐大声喝“有降将军,无降典史!”,亲见他率全城义民用自己的壮举抒发“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六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的豪情。但残酷的现实却告诉了庞岳,他目前的实力本不允许他那样的举动,多铎率领的建主力仍然留在江南,自己手下这两千多人冲杀过去,除了平添烈士人数外,几乎改变不了任何问题。不光是他,甚至连隆武帝、朱大典等人也没有办法,新朝初立,他们手中的力量也极其有限,对远在长江边上的江城可谓是鞭长莫及。

此时已经是日偏西时分,落日的余晖铺洒下来,给城外的田野、丘陵、路披上了一层耀的金,显得别有韵味。但上的庞岳却是面昏暗,本没有心思欣赏前的景。此刻的他,内心在痛苦地挣扎着。

“启禀陛下,庞总兵所言甚是,如今各地百废待兴,正是我朝大展手之时。微臣不才,也愿率军前往镇守一,为陛下分忧。”最近连升数级的王东日似乎还没有完全适应自己的新份,如今在皇帝面前更加显得有些局促,因此听到朱聿键这么一问,他也说不更多的话。

“谢陛下!”庞岳、王东日同时答

“那王卿,你又是如何想的?”朱聿键又面带微笑地看向了王东日。

不过,下正值新朝初立,有一大摊事在等着朱聿键这个新君去理。因此,没过多久,便有太监前来禀告,内阁几位大臣在外求见。看到这情形,庞岳和王东日再次叩谢过后便告退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