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千九十一章矫枉过正(2/2)

“不必了,他敢来江南,说明其已置生死于度外,对这人,捉来也没有用。”

“卑职理会这其理,只是,”徐应元吱唔一声:“大帅要北辽东,若这时候在江南大兴教案,恐怕会影响北大计。”

周士相摆了摆手,纳兰明珠是个大人,也是个满州的杰人材。不过,对于满州的杰人材,他只希望对方早死。

“怕他们,由着他们,要安抚他们?”周士相哼了一声:“那寿宁县的官吏从前也是怕盗,这才纵容他们,以致有了狐狸都要当盗的笑话。这内原因,你还看不清?”

时至今日,当初的几十万目人又繁衍数百万之众,多集于西北、北直隶和江南。现在想来,当初替成祖卖命的那些目人未必没有投机心理,指着成祖靖难成功,可以替他们平反,恢复他们在国的权利。十多年前,山西和陕西有教民举旗攻杀清军,不过领的都是了明朝官职的,虽于教民,但早不信教。

“全杀了?”

吩咐完后,周士相想到一事,对徐应元:“另外,张安报来的那个纳兰明珠,我对此人有印象,好像这小是阿济格的女婿,论辈份当是现在鞑小皇帝的堂姑父。清廷也算是下得本钱,竟派了明珠来我江南撬墙角,要不是军情司的撒得够密,查明珠等人在背后煽动教民,又和一些对我太平军不满的士绅勾结,只怕江南还真能被他搅得天翻地覆。”

“发给蒋国,让他筹备此事。的事,王辅臣你去办。军合你,你只放手而为。天塌下来,我给你着。”

“大帅,参与闹的教民毕竟是少数,大半分还是良善的,并且这件事背后还有满鞑在煽动。”徐应元有些不忍,毕竟教民不是鞑,和汉人没有什么仇大恨。军情司的情报显示,嘉定教背后有满州细在捣鬼,所以将教民全置掉,未免有些矫枉过正了。

“那些没有闹的教民在参加闹之前,也是良善的。这件事不背后是不是鞑在搞鬼,面闹的都是他教民,既然如此,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周士相眉轻皱,徐应元说的没错,江南之地教民可不单松江那五万多,其余如苏州、南都都有,总数恐怕有二三十万,都是从前为蒙元助纣为目人后代。洪武年间,太祖皇帝下旨对这些目人清洗过两次,确信这些目人对大明再无反意才饶了他们。不过在律法却要求臣民将目人当下等人视之,大之都不许目人走,近乎剥夺了目人仕权利。后来成祖靖难,因为军有大量目人为之卖命,遂才在律法放宽了对目人的限制。

“他们不是自诩居国之地而非国之民吗?既然如此,我国何必要留着他们。”周士相的声音很平淡,听不内心情绪的波动,似乎在讨论的不是杀人,而是一桩家长里短。

那教有话说,官至五品必反教,说的是但凡了朝廷官的教民,终生便不再信教,更不会为教寺张目,反而极力打压教寺,内原因便是教寺对教民十分苛刻,恨不得所有教民都成为教寺的隶。好不容易通过努力读书成功科举为官的教民英,自不甘心再被教寺愚,当然要反过来打压教寺。引发嘉定教的主薄丁喇东便是这在教反教的典型,只是其在教并无地位,说话不用,无法约束教寺,这才让局面失控。

徐应元到震惊,王辅臣的心也“扑通”猛。那可是几十万教民,不是几十万猪啊,大帅说要都杀了,那得调动多少兵这事。这事起来也是麻烦的很,教民分散在各地,但要消息走漏,人家哪个又会傻傻呆在那里任由太平军宰杀。只怕,太平军屠刀挥起那刻,才是真正的教民大之始。

“是否让军情司活捉明珠?”

周士相沉着脸负手远视钱塘江面,他定了此事,教民不是大明民,而是异族。对付异族要用对付异族的法

“我自新会击杀由云龙起,便信一个理,先下手为,后下手遭殃。只要是祸患,不大小,都要将之除,无论付代价,都要将它连起,叫它灰飞烟灭。斩草不除又生的理,你们不是不明白。”

“大帅的意思是将当地教民尽数置了?”徐应元猜到了周士相的心思,但却迟疑提醒了一声:“大帅,松江教民有数万之众,江南其余各地也有不少教民,南都内亦有数万,据卑职所知,这些教民俱信一教,相互之间常通气,彼此密联系,若置松江教民,职恐其他教民会人人自危,到时铤而走险,只怕会发生大的动。”

周士相既已拿定主意,便不会听任何人劝,哪怕他的决定是错的,他也会力推。他可以容忍失败,可以背负骂名,但绝却不容下质疑自己。这是他起事以来成功的最大凭仗,同时也是他格的最大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