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苏纳得知自己被委以镇将,很是
喜,向周士相请了令,特意将碣石卫随鄂多投降的那百余满州兵都要到自己镇下。对此,周士相欣然同意,命苏纳自行安排那些满州兵,营校以下军官任命可自决。
第六镇的补充时间稍长,加上需要适应太平军的军制,旅校一级的军官也需从太平军老镇调
,故而在普宁休整了半个月便移至惠州海丰驻防。
挑选
壮送至普宁。如此又得7000丁壮,加上先期归降的清军和民夫,仅在
州,就有两万余人可供太平军补充。
第二镇暂时还没有返回广州,解决
州的事情后,周士相必须解决惠州的事情,他意将胡启立
整编为第七镇。(未完待续。)
余下蒙古兵仍编
骑兵旅,各镇骑兵营非战役集结时由各镇单独指挥,若遇会战时,则由军帅府视会战规模调度各镇骑兵归骑兵旅建制统一指挥。
鉴于来降蒙古兵达到了三千余人,若独编一
恐日后难制,周士相便在第一镇、第二、第三镇再建一骑兵营建制,将蒙古兵分拆调
各镇。此举虽让苏日勒不满,可在太平军的
势之下却也不得不行之。如此,第一、第二、第三镇计有步军三旅7475人外再有一营骑兵775人,实有兵员为8250人。
光有一个于世忠还足以稳定第五镇,周士相又命宋襄公立即从广州
调安军使补
第五镇,以确保第五镇的军纪。周士相给赵自
下了严令,禁止再在
州掳掠。光有
警告还不行,调
于世忠旅是一个手段,驻防海丰的第六镇也是悬在赵自
上的利刃,若他不遵军令,内有于世忠旅,外有第六镇,足够让赵自
掂量份量了。
第一镇在玄武山大战时伤亡最为惨重,三旅只剩一旅兵,急需补充。周士相命从降军中选5000人调
第一镇,计从归德总兵刘忠
降兵选500人,南
总兵张超
选400人,
州绿营选600人,卢光祖
选1200人,汉军选200人,余下从
州驻防营兵及青壮中选调,如此将第一镇补充完整。
于世忠旅在陆丰保卫战期间表现
了超
的战斗力,虽然于世忠的练兵方法学的是戚家军,和周士相的步军
典有所不同,但只要能
战斗力,周士相并不介意于世忠的练兵方法,他倒是很欣
戚家军能在太平军中得到延续。
第一镇在人员补充到位后在普宁休整三日后立即经陆路回广州。周士相又成立第六镇,以满州人苏纳为镇将,卢光祖为副将。第六镇兵员由福建兵、
州兵及
州青壮组成,不编骑兵营,实有兵员7475人。
原驻普宁的第五镇被调至
州驻防,第五镇本是广州投降绿营兵改编而成,在
州打粮时抓了不少清兵俘虏和寨兵,兵员方面不需补充,只是战斗力却是不
,且军纪也是不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士相命第五镇和第二镇各调换一个旅,将第五镇的黄四成旅和第二镇的于世忠旅调换,如此既保证了第五镇的战斗力,又确保第五镇的军纪可以受到有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