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零七章:保甲制(2/2)

而保长勘察清楚后每三个月则要呈报一次,最终都汇聚到郑中那里,郑中负责查校对,如有不符便告知萧亦。

如此一来方便对百姓实行统一的理,而这保甲制和军制也相差不多,甲长就相当于军中的甲长,保长便相当于军中百,只是萧亦换了个说法对其任职而已,萧亦目前只想到这么多,其余的其后再行更改补充。

十二日代州城门开启,一卷黄尘,一骑手持捷报朝卫城飞驰而去。(未完待续。)

崇祯三年七月十一日,萧亦率军离开純县的第二日,也是永安军回到桃堡的六日前,一份急报自純县被送到代州。

时任代州知州的是卢允山,这一日午时卢允山正在府中熟睡,但一阵急迫的敲门声让他大为不

代州地理位置很好,时人称其为‘州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柢三关,咽全晋。’

这几个名字他以往听都不曾听说过,但六百人歼灭王猛的确是个大功了,至少要斩级近千,这已经是这阵剿农民军以来的大捷。

这十也不是的规矩,初步规定,每甲不得少于五或是多于十五

但他却不敢直接呈报上去,派心腹到純县仔细询问,心腹回来和卢允山一说,純县的知县和主簿等人皆是对永安军那场战斗描述的绘声绘,喊杀声震天云云。

约一盏茶的功夫,已经穿的卢允山在大堂打着转,手中拿着一张纸,中接连不断的惊叹之声,捷报?

但拆开一看他却眉皱,看完后他吃惊不小,但疑问却更多,永安军是哪里冒来的,桃堡又在哪,这萧亦又是何人?

萧亦又让董英华立一份相关的规定来,其中萧亦提去,那就是甲长每月需给保长一份下属每家中人员的名单。

地方上,十‘甲’为一‘保’,设保长,名称寓意自是保卫相邻平安,地方上的保长、甲长皆为乡邻有名望之人担任。

其中包括的很详细,一百姓例如有五,这五人所是农、匠或是军士都要写上,这百姓家中田亩数量、耕数量等等也要写在上面,甲长每月要的就是将下属各人家的详细信息都呈报到保长那里。

卢允山虽然还是很疑惑,但当即便奋笔疾书。

这个问题董英华倒是提醒了萧亦,萧亦思索良久,这个问题是越早解决越好,最后他决定设立一新的理制度。

这么许久了还是一次看见这捷报,前些时日曹文诏率关宁骑兵经过代州,自己还曾好酒好款待一番,这次定是曹总兵剿贼捷报到了。

代州向以山川扼,去边颇远,称为腹里。

一‘保’同样是不得少于五‘甲’,或是多于十五‘甲’。

代州在洪武二年曾被废为‘代县’,直到洪武八年才重称‘代州’。

当下他便退去,回到府中详细的拟定规定。

萧亦虽然想让百姓自发选举,但这在这时是不太可能的,如此来很可能会导致地方大族和富番攻击,也就只能先这样待日后再行变更了。



最后董英华没有离开,他等待其余人都离开,上前说一直以来他担忧的问题,看他焦急的样,萧亦也很好奇,示意他细细说来。

分证明齐老三人倾力制作的这面半盾足以抵挡骑兵的冲击,当然后金骑兵的远冲还需要实战考较。

萧亦听后也是惊讶不已,原来董英华提的问题是治下百姓的制度问题,原本大明各地普遍设立保甲制,但现在早已被毁坏殆尽,不堪使用。

萧亦治下军民多是外地而来,也不能再用原来的保甲制。

但即便如此也让董英华心下在暗暗吃惊,萧亦一介武夫竟然能如此熟练的施行保甲制,这保甲制初一看和原本没什么不同,细细想来内中倒有些耐人寻味。

百姓以‘’为单位,每十为一‘甲’,设一甲长,治下军民皆称甲长,但意义却不相同,军队的甲长乃是军职,带十二兵,地方上的甲长则是理十百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