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八章我们去雀离大寺(2/3)

有一个小小的院,正中是个不大的三开间,两旁有两开间厢房。跟大多数兹的

我在这样的沉思中,伴着车的颠簸,越来越沉,这几天赶路真的累的。听到耳边一个的声音轻轻拂过:“艾晴,要睡便好好躺着。”我依言倒下,昏昏沉沉中不知枕到了什么,很,一也不磕,然后一睡死了。

雀离大寺以铜厂河自然分东西寺区。现在的库车,称其为苏什故城,是库车除了克孜尔千佛外最重要的兹遗址。我在库车考察时,去照怙厘大寺只能说“苏什故城”,讲“照怙厘大寺”估计没历史底的都不知是什么。而实际上,苏什故城是指河西寺庙南的一座小城,是为了这座超大的寺庙所建的附属城,供来此礼佛的人宿。就在城内,也以塔寺为主,大大小小的塔看得人

直不好,许是思念我母亲。”

被他叫醒时发现天已经昏黄,我们来到了规模如同城市一般的建筑群中。被他叫醒时看到他脸又有些红,估计是我的睡像不雅让他不好意思了。我本来还有尴尬,下了车看到前的建筑群时上忘了尴尬是何了。

我们现在就在苏什故城内。他领着我,走到了城里一座僻静的小院。打开门的是个老者,我看着觉得熟,老者也盯了我半天。然后我想起来了,是国师府的老家,叫波旬,是鸠罗炎从印度带来的侍者。当老者终于记起我是谁了,不我意料地伸手指着我啊啊了半天。罗什用梵语跟他讲话,他慢慢平静下来,但还是满腹疑惑地带着我屋。

我掀开帘朝外看,车走得很快,但因为车能好,这程度的颠簸也能接受。一块块田地掠过,远能看见映在湛蓝天空下的天山。转,看见睛一直落在我上的罗什,想到鸠罗炎不愿耆婆家,却同意让七岁的儿家,恐怕不光是为了满足幼儿对母亲的眷恋,也是为了让儿伴在母亲边,替他照拂他所的人吧。

我记得耆婆后来自己离开了兹,去了印度。文献中并无她何时离去的记载,现在看来,她已经去了。

我沉默,那个学者般儒雅“聪明有懿节”的鸠罗炎,一直是着耆婆的吧?在印度(不知他是哪个国家的,古代印度由一个个小国组成)他本来可以继承相位,却辞避家,游学到兹。有记载称他娶耆婆是因为耆婆看上他,甚至迫他娶她。但我认为,心如磐石的鸠罗炎,如果没有对耆婆动情,应该不会答应兹国师,从此在兹定居下来。毕竟,他在印度可是能得相位的。没有倾心的女,没有两个聪慧的儿,他何苦留在异国他乡呢?所以,耆婆要家时他决不允许,直到耆婆绝六日,才忍痛答应。看着妻家,从此家不再是妻的家,他应该是痛的吧?他自己也是个佛教徒,应该为有人愿意终侍佛而开心,可是,为何临到他自己的人,就如此不舍呢?

前的,就是兹历史上最有名的寺庙——雀离大寺,始建于魏晋时期,是西域境内遗留下的最大的佛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的翻译是照怙厘大寺,玄奘取经经过兹时,是这座寺院的最盛期,佛寺的建筑蔓延到铜厂河东西两岸的斜坡和山上。他曾经在此讲经60多天,留下的记载是21世纪研究这座寺庙的珍贵资料。大寺往北有一个维吾尔族村,据说就是“女儿国”旧址,是西游记里“女儿国”的原型。到底是不是,没人知了。北面的山上还保存有几座残留的禅窟,留有兹文字和佛教画,据说佛像是后来被伊斯兰教众砸毁的,因为他们痛恨有形的偶像崇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