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六五五乘风踏雪xia洛明末风暴三(2/2)

“崇祯十二年时,统帅就已经有席卷天下的实力了,自立为帝,朝换代,本不在话下。”顾炎武也没有想到俞国振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愣了好一会儿,然后回答:“那个时候,统帅为何不曾动手?”

新襄地势局促,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它的极限,它作为南方良港和一个经济中心是没有问题的,但想要承担起整个华夏的政治经济中心,则还有所欠缺,特别是现在通还不方便的情形下。

不仅他本人北上,事实上,整个新襄大本营,几乎都被要求准备北上。

“北边的战事,总要到青岛才能第一时间知,没有想到等我来了,战事都结束了,比我自己想得还要快啊。”俞国振随意拉过椅自己坐下,然后:“炎武,方才看了你的文章,你觉得如今局面,我是该乘胜追击,一举将金陵小朝廷也收中,还是继续我的五年统一计划?”

因为战事结束得非常迅速,百姓几乎没有什么损失,甚至有些人连反应都没有反应过来,战争便结束了。

书桌底下的炭火,发轻微的哔剥声,风卷着雪敲打在窗玻璃上则发沙沙的声音。门被人轻轻推开,一个人走了来,看到顾炎武在沉睡,那人没有惊动他,而是来到他边,将自己上的大衣解下替他盖上。

天下一统的大势已经形成,俞国振准备在青岛建立临时行营,为今后准备。

桌上除了战报,还放着顾炎武新近写好的战报评论,墨迹已,来人将之拿起,看到上面酣畅淋漓的文字,特别是最后那句“声东击西克开封,方显我军多智,乘风踏雪下洛,乃知天下归心”让来人忍不住

今年收复北方,这是俞国振的暨定方针,但是,击败建虏实在太顺利了,原本以为会在京师现的攻防战并未现,因此原以为要持续到来年的战争,秋天就结束了。接着的消灭金星的战役同样顺利,顺利到连俞国振自己都吃惊的地步。这情形之下,华夏军略委员会内,已经不只一次响起“打到金陵去统一全华夏”的呼声。

“那个时候,准备不充分,时机不成熟,我便是攻京城,各省的督抚,各州的知州,各县的知县,只怕大多数还要使用旧朝这员。至于遍布天下的各级胥吏,更是只有留任…”

他因为看得兴起,发的声音稍大了些,顾炎武惊醒了,迷迷糊糊地抬起,问了一声:“谁啊?”

打到金陵去自然毫无问题,能加速华夏的统一程,俞国振也是非常喜的,但问题是,他好准备了吗?

“你是…”顾炎武还没有十分清醒,待认来人之后,忙站了起来:“统帅,你何时回青岛的,又是什么时候来得我这里?”

收复洛的军报,被放在顾炎武的书桌上,而顾炎武本人,却趴在书桌上睡着了。

他和方以智有过很多通信,两人对俞国振行事目的风格行过仔细推敲,推敲的结果让他们很震惊:在别人看来,称皇为帝开创一个朝代便是人生功业的峰,可是俞国振明显不是这样认为的。

那人正是俞国振。

“统帅有些话不好说,我却无所顾忌。”顾炎武:“如今,统帅手中之人,也不过堪堪足够接河南河北之地罢了!”

产棉,来自洲的长绒棉比起原本华夏的棉更适合机织,因此俞国振有意识地将纺织厂向这边迁移。纺织业一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哪怕使用了蒸汽动力同样是如此。

是的,天下归心,就是他也没有想到,攻克中原会这么轻松。从开战到战事结束,只有短短的二十余天,而且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费在行军之上。

他有更大的野心,更的目标,仅仅是当皇帝还是不够的。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曾经现多少个开国皇帝!对于俞国振来说,当这样的一个几十位前人当过了的开国皇帝,没有什么意义。

他南下主要是表示对徐霞客或者说对于华夏这些为钻研真理而献的人的敬意,同时也是迷惑各方势力,南面的事情一结束,他便立刻北上。

这个问题,俞国振还是第一次问起。

“呵呵,炎武,你比我说得还要激烈。”

“炎武,你倒是睡得好啊。”

河北、河南,有近两千万的百姓需要理,以如今华夏每五十人一名官吏来计算,这里就需要四十万官吏。

“尚有乡间劣绅,无耻儒生,把持官司,欺上瞒下。”顾炎武毫不客气地:“大明走到这一步,实是为这些蛀虫所害,势无可挽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