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出了一点“乘兴而至,败兴而归”的感觉,有如被冷水淋头,狂热的心情也平静下来了。天才的石之轩一旦冷静下来,平日里的谨慎精细顿时又回来了,结果他立刻发现自己被人盯上了,再一查探,却发现原来是佛门势力在暗中监视他。
此时正是佛教大兴之年,就连皇帝杨广都在一个劲的礼佛。那么天下寺庙何其之多,也就可想而知了。唐诗人杜牧地《江南春绝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千古名句,但事实上这纯粹是杜牧不负责任的保守猜测,其实南朝仅仅在建康一地,就有寺院两千八百多所。后来虽然经历战火,毁了大半,但是隋朝开国之后,那位传说中“披鳞挂角”“紫气冲天”“生于寺庙,养于尼姑”的“印度比丘”转世的隋文帝杨坚(《隋书》里关于杨坚的出生,有这么一段荒诞不羁的传说)大兴教寺,狠建了一批,后来被雄心勃勃,济世安民的“逐璧者”们闹得心慌慌的隋炀帝杨广也拼命礼佛,又很建了一批。因此此时天下地寺庙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僧尼百万也不在话下。
石之轩作为一个相貌极为英俊,走在大街上回头率极高的天下名人,原本出现到哪里都会是众人注目焦点,再加上佛门这百万双眼睛时刻注视着,一路行踪和一举一动简直是彻底透明,无处可藏。石之轩作为一个天才。不可避免的容易将事情想复杂化,尽管他暗中庆幸第一次寻宝行动失败,从而使得他的寻宝大计避免了直接被那些佛门贼秃们发现的结果。但是万一这些贼秃们足够聪明,是不是也能从他得意忘形,一时不慎而留下的这些蛛丝马迹里推断出他的最终目的来?石之轩越想越担心,煮熟地鸭子从自己嘴边飞走那种功亏一篑的郁闷他可不愿意尝试,必需想出什么办法来补救!于是随后石之轩神出鬼没在各种匪夷所思的地方。纯粹就是故布疑阵,为了扰乱贼秃们视线和注意力,让他们疑神疑鬼。越想越糊涂。
疑阵布下之后,石之轩另一方面也暗中加快了寻宝的节奏,以免夜长梦多。却不料,这些老贼秃们毫无半点风度,想不通竟然就干脆不想,直接跑来“不耻下问”而且居然还是四大圣僧齐出,还真是“不以为耻”啊!
石之轩从来都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胆大妄为的家伙,但是这寻宝大计,关系他的婚姻大事,一辈子幸福,小不忍则乱大谋,他实在不愿意在这种关键时刻节外生枝,能忍就先忍吧!石之轩于是客客气气的敷衍四大圣僧,说他四处乱窜是为了修炼轻功,这好象不犯法吧?作为一个江湖人士,想自己弄把趁手的兵器也是合情合理吧?看来四位圣僧对俗家弟子似乎抱有很大地成见,我一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传宗接代而不能出家的石家独苗容易吗?何苦要针对我?
四大圣僧却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们认定了石之轩行踪诡异,行事鬼祟,必定是有不可告人地大阴谋,总之,今天不说出个究竟,你就别想走。最终石之轩见四大圣僧油盐不进,实在无法用语言打发,只好凭借武功和智慧强行突围了。一来,四大圣僧并无伤人之意,虽出手拦截,却
力,有所保留,二来,石之轩本身武艺高强,智慧和一流,结果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出其不意的伤了智慧大师,最终突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