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信仰,并且狂妄自大。对那些几千年以来,一直高高在上,被无限神化的大圣大贤们不以为然。甚至极为不敬。天才的石之轩便是当时江湖上最有名的一位狂人,他武功尚未大成之际,便已经狂妄得令人震惊了。
当时江湖上不时的流传出他地一些歪诗谬论,今天讽刺孔子没有度量,明天嘲笑老子是个废物。后天又论证佛祖缺乏智商,总之,根本就不把儒、道、佛这些势力浩大的存在放在眼中。他的这些邪说谬论还当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比如后来的乐土第一贱人“竹林居士”边不负,他的成名之作里便大肆剽窃引用了石之轩当年的很多观点,只是石之轩的原话远没有边不负写得那么犯贱。
狂妄地石之轩对佛教毫无好感,曾在寺庙之中公开讥笑过佛教:“布施一钱,希万倍之酬;持斋一日,冀百日之粮”随后又与该寺的住持展开辩论,结果辩得该住持口吐白沫,昏倒当场。十方寺的性空住持自持自己并非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之辈,如果石之轩真是来挑场子地,那么自己除了也学习那位倒霉的同行“口吐白沫,昏倒当场”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战战兢兢,如坐针毡的性空住持,深感危机,于是赶紧写信向恩师嘉祥大师求救。嘉祥大师接到徒弟的书信之后,极为重视,考虑到石之轩是“武林近百年来最杰出地天才”嘉祥大师惟恐自己年老昏庸,也辩不过这位妙辩无双的年轻天才,于是又邀请同为四大圣僧,素以辩才出众而闻名的禅宗四祖与自己一起飞速朝十方寺赶来。
嘉祥大师和四祖两把老骨头一路上风尘仆仆地赶到十方寺里,也顾不得休息,就直接邀石之轩来相见,开门见山的询问其逗留在十方寺里,究竟意欲何为?石之轩自然不会告诉他们自己是来寻宝藏的,当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横生枝节,扬言是来砸场子的。于是,石之轩信口开河,胡乱敷衍,表明自己真的没有任何不可告人的目的,纯粹是见这个地方清净幽雅,有利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等,方才暂住了下来。嘉祥大师和四祖自然不会信他的鬼话,于是也在十方寺里居住下来,就近监视着石之轩的一举一动,和他就这么耗上了。
多了这两个超级大灯泡,石之轩的寻宝行动也不得不停了下来,毕竟闷声不响发大财才是硬道理,如果搞得全世界都知道你在寻找一个“大宝藏”那么即便等你真寻到了,只怕也无法独吞下来,甚至连汤都未必能喝到。耗了一段时间之后,石之轩便坐不住了,自己大好的青春,实在没有必要浪费在和老不死的家伙拼耐心之上。
于是石之轩改变策略,扬言自己久居寺里,见大殿里的佛像宝相庄颜,又闻寺内众僧日夜念经,深受熏陶感化,性空见明,近来心有所感曰“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渐渐体悟到了“大破大灭,万法皆空”之妙谛,希望能与嘉祥大师畅谈佛法,请教精奥,以解其惑。嘉祥大师虽然明知他这话不尽不实,言不由衷,但听了之后,还是觉得很高兴,于是便开始和石之轩大说起佛法来了。石之轩虽然心中对这些大智大慧的佛门妙法,颇为不以为然,但是表面上却装出一副欣然受教的样子,将嘉祥大师哄得十分高兴。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嘉祥大师认为石之轩很有慧根,想收石之轩为徒,传其衣钵。考虑到“不死印”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老不死的家伙又是一代武学宗师,手中有一些拿得出去的绝招,石之轩便一口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