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二十章南征北战8结局之章(3/7)

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来的。《千字文》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内容丰富,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天文地理、生灵物产以及人类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的盛世状况;第二部分讲述了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第三部份讲述政治,美化了统治阶级,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第四部份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千字文》是中国古代最优秀完美的儿童启蒙读物,不但文采优美,而且通俗性和知识性都还恰倒好处。

历史上的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他用三十年的时间,摹写了八百本真草《千字文》分赠浙东各寺庙。智永的这一举动,既保存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又使《千字文》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此时的智永和尚,为了配合秦川的扫盲运动,特意花心思写了本适合初学者的楷书版的,希望能借秦川之力推广开来。秦川自然是求之不得,心中暗自感激老天,终于在自己最为关键的时刻能送来一个象样点的人才来了,于是大加赞扬,还当即恳请他担任临时的文化部长,协助秦川的教育扫盲事业。受宠若惊的智永和尚感激涕凌,结果当即拿出了传家之宝——王羲之的《兰亭序》献给了秦川。

秦川与石青璇、独孤凤传阅欣赏了一遍,简直有些爱不释手,可是最后秦川还是将《兰亭序》还给了智永。秦川说君子不夺人所爱,又说日后要在乐土成立文化博物馆,建议到时候智永将《兰亭序》租借给博物馆展览,让王羲之的颠峰之作能展现给更多的世人欣赏。

见到了《兰亭序》,秦川不由得又想起了李世民的一桩巧取豪夺的龌龊事来,于是发问道:“不知大师是否有个叫辩才的弟子?”

智永吓了一跳,自己的得意门生辩才此时还根本是个无名之辈,却不知道秦川如何会知晓。智永还以为辩才刚来便犯事了,而且还是犯了大事,否则不可能连秦川也被惊动了。智永又想到辩才为人颇为清高倔强,一旦牛性子上来了,谁也不畏惧,谁都敢顶撞,结果越想越怕,赶紧开口向秦川请罪求情。弄得秦川也很不好意思,自己一时口无遮拦,结果又闹出误会了,于是赶紧解释:“听闻贵徒辩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果然是名师出高徒啊!”智永虽觉得秦川这话有些离谱,不过只要不是辩才犯了事,自己也放下心来,连忙谦虚几句。送走智永之后,石青璇和独孤凤好奇心起,询问秦川为何会莫名其妙的提到辩才,秦川无从解释,只好干笑几声,却不回答。两女还想追问,却被秦川的一双贼手摸上身来,结果身子软了,只好羊入狼口了。

历史上,智永临死前将传家宝《兰亭序》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智永挂了后,辨才在卧室梁上特意凿了一个洞,用来藏这件宝物。唐太宗李世民听说《兰亭序》在辨才那里,就来索要,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俺李世民可不是强盗,《兰亭序》本来就是俺的东西,俺要它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辩才和尚很硬气,说“经乱散失不知所在”摆明了欺君也不肯交出来。李世民也没有办法,即使砍了辩才,仍旧得不到《兰亭序》,于是徐徐图之。智慧过人的唐太宗就想出了一条“高,实在是高”的妙计来。李世民派监察御史萧翼乔装成穷酸书生,和辩才老和尚弈棋吟咏,论书作画,结果臭味相投,很快成为忘年之交。某天穷酸书生萧翼拿了几件王羲之的作品给辨才欣赏,情深义重道:“俺虽穷酸,但家中也有几件祖传宝物,只是不屑于在俗人面前炫耀罢了。若非我们是知己,我也不会拿出来。因为宝物易得,知己难求啊!”辨才大为感动,觉得自己若不回报知己的厚意,未免太不厚道了,同时也起了点争强好胜之心,于是他说:“虽是真迹,但并非王羲之的颠峰之作。”结果辩才就从屋梁上取下《兰亭序》的真迹给这位好知己看。情深义重的好知己萧翼立即变脸,出示诏书,将《兰亭序》真迹夺走了。辨才追悔莫及,感慨自己有眼无珠,竟然引狼入室了,不久郁郁而死。李世民得到《兰亭序》真迹后十分高兴,也没有再落井下石追究郁闷无比的辩才欺君之罪,顿时赢得汪汪们的一片赞誉声“看,俺们的皇帝是多么的睿智啊!多么的仁慈宽厚啊!”结果李世民死后,将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兰亭序》随葬了。由此可见,只要当了皇帝,不管是做强盗也好,搞诈骗也好,都是天经地义的。也不能怪李世民太过卑鄙龌龊,实在是整个社会制度的问题。

第二天,秦川闲暇的时候,智永又来相邀,秦川欣然赴约。到了智永的帐篷里,智永果然不出秦川所料,打开一口箱子,取出不少祖宗们的真迹邀请秦川赏评。令秦川喜出望外的是其中还有不少王献之的真迹。看到王献之的真迹,秦川心中便忍不住对李世民有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