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六七章破鼓上(2/2)

“啊…”众人不禁傻:“怎么可能?”

“诸位不必丧气!”胡宗愈大声:“我们还有登闻鼓,不愁无法上达天听!”

“那鼓还是庆历年间所制,年岁已久,几经寒暑,结果前日蒙皲裂…”王辅之细声细气解释:“已经送去工换新鼓了,过几日便可送回来。”

的胡宗愈,也是得了赵宗晖的吩咐,要他从银台司来,就来敲登闻鼓。却也没吩咐,要是鼓坏了怎么办。

但一旦官家决定立太了,情况又将大不一样。因为臣虽不能直说立谁,却可以说谁不好。士大夫们连皇DìDū能骂,区区准储君自然不在话下。如果赵祯预备立的太不得人心,你让其如何树立威信?所以赵祯不得不考虑百官的意见…这也是赵宗实和韩琦们一直信心满满的原因。

“这鼓几年都敲不坏,要备用的作甚。”王辅之摇:“再说也不一定非要敲鼓,诸位有什么事,可以写个札,下官递送去也是一样的。”

,甭多大的仇,过上几个月基本就忘了…

“我等今日行大事,岂能被一面鼓所阻?”众官员:“难没有备用的么?”

众人闻言振奋,是啊,怎么把这茬忘了!

“真不凑巧,”王司谏苦笑:“今天这鼓敲不成了…”

“我们难不会自己写?”众官员郁闷无比

“那就再等两天,很快就会好的。”王辅之

众官员面面相觑:“那就等两天再说?”

-(。如果您喜作品,迎您来起(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于是便一起往设在门的登闻鼓院而去。

为了防止这现象发生,官员们相约到银台通政司,递了奏章来后,天章阁待制胡宗愈对众人:“国家养士本为社稷永固,历年上书请立太者不计其数,储位仍虚悬至今,何者?其意不、争不力也!今日我等不能仅仅上书了事,还当力争到底,不得官家明谕誓不罢休!”

在宋朝,敲这个鼓是没限制的。当年有人因为丢了一猪,就敲鼓把宋太宗给震来了。后来有贵妇人要离婚,也敲鼓把宋真宗敲来了…再后来赵祯实在烦不胜烦,才设了个登闻鼓院,里面安排言官值班,有敲鼓的先询问事由,一般的案就转到开封府。比较重大的案则会代为呈奏。

不过还是没人敢提的名字。原因很简单,请立太,使国有储君,是臣的责任。但你要是敢拥立某人,那就是僭越了!宋朝的士大夫是要立牌坊的,哪怕悍如韩琦,豁老命也只敢说‘请命庆陵郡王判开封府’,而不敢直接说‘请立庆陵郡王为太’,更遑论他人了。

可如果拖一年的话,以赵祯捧赵宗绩的力度,谁知人心会发生什么变化?有多少人转投赵宗绩的门下?是以赵宗实兄弟绝不愿拖过今年了!

但是那面鼓,一直在那里,你实在想敲,就敲去吧!

最后到登闻鼓院的,有三十三名官员,鼓院司谏王辅之一见这阵势,赶忙相迎:“诸位前来所为何事?”

-

“怎么?”一众青年官员瞪:“你想阻拦不成?”

“下官岂敢…”王辅之解释:“实在是因为,鼓破了…”

不过他们一路走着,并没有‘风萧萧兮易寒’的悲壮,反而都显得有些兴奋。这倒不是因为宋朝官员特别勇敢,而是宋朝的登闻鼓,不像明清时那么神圣不可侵犯。清朝规定,‘必关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的案才能击鼓鸣冤,而且击登闻鼓者,无论缘由先廷杖三十,所以那鼓虽然也摆着,却分明就是摆设。

众官员的士气已经到,大声:“来你这里当然是敲鼓了,难下馆不成!”

众人闻言以为然,叹:“只恨官微位卑,不能直抵御前!”斗争中,向来都是年轻官员担任敢死队,官们是不会轻易表态的,这次也不例外。

在他一帮兄弟的全力游说,威利诱下,终于有七八十名官员答应再次上书,请官家承诺,今年立太

谁知赵宗实兄弟竟被赵宗绩的蹿升刺激到了,竟不顾他的约束,发动官员上疏,请官家遵守承诺,务必今年立储!

不过光上书是不成的,因为官家可以留中不发,拖上几日就过年了!

见众人都望向自己,胡宗愈不敢擅作主张,只得:“那就先回去吧…”

“恕不远送了。”王辅之客客气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