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三五六章 制科考试(中)
-
陈恪一位夫人的先人,那位狂儒柳开,当年为了chu名。把自己往日所作一千多篇文章,装了满满一车,应举考试的时候,便自己推着车进考场,搞得大家都很错愕。但无论如何,柳开打那之后就chu名了,可谓shen谙营销之dao。
谁知dao另一位夫人的娘家,也是此中高手。为了改变儿子以往狼dang不羁的才子形象,使他像陈恪那样,向国士转型,苏洵不许苏轼再把jing1华浪费在hua街柳巷中。自己也以shenti不好告了假,在家里日夜督促,bi1他摇动如椽ju笔,连写二十五篇《进策》,二十五篇《进论》,一共五十篇策论公诸于众。
这五十篇策论陈恪都看过了,内容是相当全面,从整顿官员,财政大计,安抚百姓,hu口guan理,税收政策,社会治安,直到qiang化军事,面面俱到…简直是生而知之、全知全能的五百年、哦不,八百年才chu一个的天才。
上一个么,是诸葛亮…
大ti而言,苏轼的五十篇策论,反复讲的是同一件事——天下虽安,实则到chu1都存在隐患,一旦chu事就有大危险!
所以这个鸟世dao,不改革肯定是不行了,希望官家能‘奋其刚健之威’,则‘智者愿效其谋,勇者乐致其死’,只要上下一心,则天下大事‘纵横颠倒无所施而不可’。
当然除了喊口号之外,苏轼也有juti的主张,那就是重拾儒家以德治国的仁爱jing1神。他虽然承认当下zhongzhong隐患,有‘立法之弊’,但更qiang调乃‘任人之失’,所谓‘失在于任人,而非法制之罪也’,他主张‘法者,末也’,jian持‘礼者,本也’,也就是以礼乐治国,以德治国。
同时他jian决反对那些要变更法度的‘腐儒小生’,抨击他们是在‘惑luan世主’!
他打比方说,国家好比一个早期病人,目前‘言语,饮食,起居,动作,固无异于常人’,看不chu什么病症。遇到这zhong情况,庸医则无知无觉,但如果让扁鹊仓公看到,就会‘望之而惊也’。
所以国家只要使贤者在位,用人不疑,‘尽其才而责其成功’,就可以未雨绸缪,在病症早期便为国家调理康健。若是贸然用‘变法’之虎狼药的话,只会导致‘天下益不可治’,甚至‘luan象立生’。
所以他要阐述的观点就是:只要用人得当,就不需要变法!
那么用什么样的人呢?当然是我这样的高人了…当然这是潜台词。
虽然千年以后,大家都能明白,苏轼所主张的‘人治’,gen本解决不了国家的痼疾。但在这个时代,他的主张还是很有市场的。
因为变革的呼声虽然成为主liu,但对于如何变革,各方都有不同的看法,激进的高呼变法,保守派却不想破坏祖宗成法,希望通过君臣的觉悟和能力,在原本的框架内,解决国家面临的危机。
所以苏轼的文章,极对那些老成之臣的胃口的。
加上他的文采实在太高,几篇争论写得浩然雄浑、酣畅淋漓。据说欧yang修当时正发烧,读苏轼这几篇策论时,痛痛快快chu了一shen大汗,看完后竟然退烧了。
欧yang修也差不多就是这么个见识…
还有富弼、韩琦、包拯等名臣,看了苏轼的文章后都赞不绝口,认为他是位不chu世的奇才。三苏之名本就天下皆知,现在人家又铺天盖地展开宣传,造成的轰动效果,自然远超过当年的柳开。
终于,在制举举行前夕,苏轼的大名‘霆轰风飞,震伏天下’,就连卖菜的大妈都知dao这么一号了。
不过让陈恪抛去gan情因素评论,苏轼的文章固然气势雄浑,不愧未来文豪之名,但内容上,不过拾古人牙慧罢了,可以说是空话连篇。这很正常,毕竟苏轼到目前为止,没接chu2过任何国政大略,甚至连民间疾苦、府县庶务都不了解。形而上的指点下江山倒也无伤大雅,一旦形而下的juti言之,只能空泛无wu了。
苏大舅子经常挂在嘴上的便是‘笔tou千字,xiong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初chu茅庐、未遇挫折的士大夫,都是这个cao2行…
~~~~~~~~~~~
不过无论如何,在苏洵的苦心造势下,苏轼在接下来的大科中,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yan看考试在即,陈恪当然要过来关心一下。
对于他的遭遇苏家兄弟自然有所耳闻,但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温言安wei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