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三八章一品江山人先shema上(1/2)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三三八章 she1人先she1ma(上)

-

“还有一件事,”赵宗绩叹气dao:“真是多事之秋啊。”

“何事?”

“还能是什么?河工呗。”赵宗绩苦笑dao:“自古竭天下之力治河者,莫如本朝。然而黄河却偏偏和本朝过不去…”

又是河工…

治理黄河,是大宋王朝无法逃避的宿命话题。但自从四年前的六塔河之狱后,很长时间没人敢提治理河患一事。然而黄河依旧泛滥成灾,两岸百姓仍shen受其苦。

如果说谁对此耿耿于怀、寝食难安,那一定非富相公莫属。

嘉佑元年,在文彦博和富弼的支持下,朝廷试图用六塔河给黄河减水,以堵sai商hu决口,使北liu的黄河恢复东liu。

刚开始时还好,但当决口合拢后,水liu量突然间增大,gungun洪水倒卷回上游,造成了商胡重新决堤的悲剧。

灾难发生后,朝廷gen本无法挽救,只能听之任之,让洪水想怎么liu就怎么liu…当然,遵循自然法则,水往低chu1liu,它一定会gen据地理地貌,自己从新找路入海的。

依照自然的结果,就是黄河分叉了——今年夏天的一次决口后,黄河成了一条二gu河,即在中下游,向东分chu了一条支liu,它下接界首河,在冀、鲁之间入海,与北liu一dao,分担着上游的来水。

当富弼得知这一情形后,那叫一个五味杂陈。这条东liu不就是当初六塔河工程的初衷么?六塔河减不了水,这条东liu来减…就像是老天爷开的一个玩笑。

但无论如何,老天爷给了机会,就看你要不要了。

这一次,富相公不愿像庆历八年那次,再因为朝廷大臣们的鸵鸟心态,空把治水的黄金期都错过。他要弥补嘉佑元年的过失,把黄河给治理好!

于是他ding住压力裁军,终于挤chu了每年数百万贯的经费,准备大干一场。

但是怎么干?不是他能说了算,何况有了嘉佑元年的前车之鉴,富相公变得格外慎重,他禁不起再一次治河失败了。一定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再开工!

于是朝廷下发谕令,命大臣就河工事畅所yu言!

基本上,畅所yu言跟吵架是一个意思。

对于究竟该如何施工,朝廷吵来吵去,有人说,应当阻sai北liu;有人说应当裁弯河床;有人说应当修减水河…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都希望黄河能恢复东liu。

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黄河北liu,使宋朝的ma其诺防线——东起沧州、西至保州的五百里塘泊淤sai,让宋朝的文官们寝食不安。二是黄河北liu,严重影响到汴河水源,继而威胁到漕运。

即使汴京百姓,都知dao这座人口百万的超级城市,是靠着源源不断的漕运,才一直保持着生机与繁荣的。如果漕运chu了问题,大宋朝只能迁都了…

鉴于这两点,似乎别无他选,只能恢复黄河东liu。

只是士大夫们怎会放过,这个显示自己的博学的机会?于是各zhong意见纷纷chu炉,到现在还争吵不休。

赵宗绩在御前观政,自然少不了被殃及池鱼,官家要求他们几个,就此写一份奏章,将自己看法,以及理由写chu来。

“想必此时,赵宗实已经拿到底稿,正在runse了吧?”赵宗绩酸不溜丢dao:“我却一个字都没写。”

“怎么不写?”

“还不是你害的。”赵宗绩对陈恪苦笑dao:“我这几年,愈发相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了,没有亲yan看过二gu河,如何下结论?”

“这样zuo是对的,”陈恪点tou称赞dao:“那帮坐井观天,便以为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家伙,是不可能找到正确的对策的。”

“可是没时间给我考察了。”赵宗绩dao:“官家三天后,就要奏章。”

“如实说就是。”陈恪dao。

“全文如下…”赵宗绩翻着白yandao:“没调查没有发言权,请允许我先去看看再说…你觉着这合适么?”

“好吧。”陈恪dao:“你也可以加一些私货。”

“譬如说呢?”

“譬如说黄河之害,gen源在于一斗水中沙居其六。”陈恪dao:“在上游,因为落差大、水liu急,泥沙被裹挟而下,尚不能为害。但入开封之后地势平坦,水liu缓慢,沙淤河shen,这才屡屡造成决堤。

“这么说来,二gu河必然不能长久了?”赵宗绩有些明白dao。

“没错,二gu河把上游来水一分为二,”陈恪点toudao:“固然可以减少水量,但会有更多的泥沙淤积下来,很快就会把河dao重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