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二九二章 受降(上)
-
大宋嘉佑二年、大理正安五年九月初二。
一大清早,龙首关的守军开始生火zuo饭。尽guan大理城wu资储备充足,各级官员却习惯xing的克扣军粮,以至于浴血奋战的将士常常chu1在半饥饿状态。这zhong状况,直到曾布接guan了后勤补给,才得到好转。
拿到手的粮食少了,曾布便直接去大理城找段思廉,要他把pei额补齐。段思廉面上无光,自然要发落经办的官员。一来二去,再没人敢克扣前线的军粮,将士们才能吃上饱饭。
当然,伙食还是有差别的。比如早晨,大理的士卒吃菜汤和黑面窝tou。但宋朝的士兵和大理的军官,却有jidan和小米饭吃,偶尔还会有块熏rou风ji之类的。混熟了之后,大理士兵常常在这个时候,过来打打秋风。
正当两族士兵坐在一起用餐打pi,chui嘘着各自族里的姑娘,是多么的mei丽惹火时,放哨的士兵突然激动的蹦起来,大叫dao:“快看叛军的军营呐!”
士兵们闻言,不约而同涌到城墙边向往张望,宋军看得一tou雾水,大理士卒却激动的高喊起来:“叛军投降了,叛军投降了!”
宋军瞪大了yan睛,也只发现叛军大营中的那面写着‘杨’字的大旗,今日换成了一面白旗。他们不了解大理人的习俗,这样挂旗的一方,就是宣告放弃了抵抗,准备投降了…
城上的大军huan声雷动,杨氏投降了,这对前线的官兵们来说,意味着解脱和重生!白族的士兵终于不用手足相残,大宋的禁军也能回汴京了!
龙首关上huan呼声震天,官兵们不分zhong族,兴奋的大叫大tiao,相拥庆祝、
大理的军官将情况禀报了王韶。王韶担心有诈,勒令士卒严加防范,不得疏忽大意,诈降的例子在兵书上见多了,他不得不防啊。
不过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并没有奇峰迭起,杨家递jiao了降表,表示愿意立即解除战争状态,接受有条件停战。守军不敢擅作主张,快ma加鞭将这个消息通知了大理城。
第二天,最新的旨意来了,杨家的军队原地不动,杨允贤父子来大理城投降。
将旨意传到杨家大营不久,杨义贞和杨世铎便率领杨家十几名高级文武,仅带了百余骑护卫,来到了关城下。
城门早就被堵死,守军提chu用篮子将杨家人接进城来,对此杨义贞等人并无异议。
把杨家人接上来后,守军发现没有杨允贤的shen影,却得到杨世铎悲痛的答复:“我家主公已经于昨夜自尽了!”
huan喜过tou的守军才发现,杨家人都腰缠白布,杨义贞更是一shen白衣,显然是重孝在shen。
至此,再没人怀疑杨家人投降的诚意…
~~~~~~~~~~~
九月初四清晨,秋高气shuang,晨曦中的大理城,呈现chu难得的轻松huan乐的气氛。
一大早起来,城中的官差兵卒,便在主干dao路上洒水铺沙。家家huhu门前都架起供桌、香案。几个月来一直生活在恐惧中大理居民,就像突然放松了枷锁一样,把huan笑和解脱写在脸上。
大理正门永宁门前,更是悬灯结彩、飞黄liu金、幡盖似云、帏幕堂皇。两条ju大的黄绫寿幅上分别写着‘阿弥陀佛’、‘普天同庆’的大红视语,迎着初升的朝yang,从城门楼上飘落而下。
此刻的永宁门下,已是梵乐喧天,歌声动地,香烟缭绕,人群熙攘,与极乐世界无二。
大理皇帝段思廉,昨夜在大理国寺天龙寺中焚香斋醮,今日天不亮,又到祖庙中拜祭了段氏的列祖列宗,待他从祖庙chu来时,便见相国高智升,率百官、着盛装迎候在山门前。
在他们shen后的位置,宝盖施张,一片金黄。一辆高约二丈、宽约八尺、长约一丈五尺、形如gong殿,悬缯幡盖的玉辇停在那里。
“恭请王上登车。”高智升躬shen施礼dao。
“王公怎么没来?”段思廉看了看左右,没见到王珪的shen影。
“王大人老mao病又犯了,起不来床。”高智升恭声dao:“今日由小王大人代表了。”小王大人,是大理人对指挥他们守住龙首关的王韶的称呼。“也罢。”段思廉点点toudao:“chu发吧。”
~~~~~~~~~~
辰时,大理的御林军和gong廷乐队,已经在永宁门前就位了。
待大理皇帝段思廉,乘着那辆珠玉装饰,鲜hua缀绕,瑰丽壮观的玉辇抵达时,乐队便奏起了中和韶乐、得胜之章。
段思廉坐在玉辇上,望着密密麻麻的百姓、听着他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