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六一章判卷(2/2)

“愿闻其详。”众人都竖起耳朵来。

最后被取中的所有卷,都是没有用太学的。也就是欧中‘说人话’的。

也被统统毙掉,无一幸免。

顿一下,他又:“其二,恕在下孤陋寡闻,请教各位,这个典故自何,为何我一印象也没有?”

从开考以来,众考官便见王安石整天板着脸,何曾听他表扬过人?现在听他突然把人夸成天上有地下无,全都好奇的凑过来,想看看是何等人,竟当得起王介甫如此夸赞。

梅尧臣是仅次于欧修的文坛领袖,能得他这样评价的卷,自然了不得。王安石接过来一看,果然如此…诗赋最看天赋,王安石平日对人,不太假以辞,其实有自负的成分在里,但他看到这份试卷上洋溢着的才气,尽还欠雕琢,少些火候,却已仿佛让人看到,他未来一飞冲天的景象了。

他一边读,一边情不自禁晃脑,倒不是多赞同作者的观,而是惊叹于作者用清新自然的文字,展现的气势磅礴、如如海,令人不可自

排定了正试的名次后,又来看别试的。

这时就要给这些卷排名次了。这是梅尧臣等检试卷官们责任,他们的任务是二次阅卷,一个是查遗补缺,看看有没有遗珠之憾;另一个就是把优秀的试卷推荐给主考,提初步的排名意见。

“作者为了论证他的观,用了一个作用重大的典故。他说‘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而乐尧用刑之宽。’”王安石的记忆力,一不差于陈恪,他的博学更是陈恪望尘莫及的。指了文章中不可饶恕的错误:“皋陶本是帝舜的臣,作者却说他是帝尧的臣,犯了常识的错误。这是其一。”

“还要看策论的。”王安石这次却一反到底,:“诗赋固能显示人的才情,但不过是游戏文字而已。策论才看得一个人能力和见识。”

于是这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便在考官中传看,但凡看过着,无不震撼、汗浃背。惭愧的说,他们到今天才知,原来文章还能这样写!

众考官面面相觑,是他,他们也都算是饱学之士了,怎么谁都没听说过这个典故?

------------分割-------------

不过这文章写得太好了,谁也不敢贸然下结论,都觉着古书浩瀚如烟,怕是这举学问太,从哪里看到的也说不定。

王安石便阅读起这篇策论来:‘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民之,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长者之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

“不用再挑了,本届贡元就是这人!”考官们齐声:“主考大人,这下总没意见了吧?”

还有一更,得一多了,酌情等候。(。如果您喜作品,迎您来起(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以诗赋论,足以取为贡元。”见王安石,梅尧臣。会试重诗赋,轻策论,这是惯例。

连王安石都被他唬住了,可见这篇文章有多震撼人…

“呵呵…”梅尧臣心说,不跟人拧着来会死啊?面上却笑:“这人的策论,也是极好极好的。”说着翻到最后一页:“尤其是这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堪称千古名篇了。”

连王安石也拿不准,又没法把考生叫来问问,这个疑问只能先搁置。但此人的贡元也就此黄了,众考官不能冒这个险。但在给的理由中,却只有一个‘常识错误’,并没提‘用典’这茬。

气读完全篇,王安石忍不住击节叫好:“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

“文章本说理透彻,结构严谨,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无可挑剔。”王安石先给这篇文章定了调,话锋一转:“但是它有一错误,我有一疑惑。”

梅尧臣早就看好了一份卷,拿给王安石看:“这份卷,诗赋才气纵横,策论篇篇彩至极,吾辈当为此人让路。”

“主考方才还夸他,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呢!”考官们也被他折腾麻木了,郁闷

“不妥。”王安石却仍旧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